乏力犯困當心糖尿病征兆 預防需注意四點
糖尿病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疾病,一旦患上糖尿病對我們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影響。那么,糖尿病有什么征兆呢?日常生活中要怎么預防糖尿病呢?
乏力犯困當心是糖尿病征兆
最近,常熟市民陳先生覺得乏力、疲憊,會不自覺打盹,飯后也會犯困,有時坐著就迷迷糊糊睡著了,這樣的癥狀持續了一個多星期后,到醫院一查,陳先生被確診為2型糖尿病。此時,他才一拍腦袋,怪自己糊涂:“自己兩次體檢空腹血糖都提示偏高,但都沒引起重視!”醫生提醒,體檢中查出血糖偏高一定要重視,必須到正規醫院就診,處于糖尿病前期,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生活方式干預,如調整飲食、增加運動等,能降低糖尿病發生率。
陳先生介紹說,他患有高血壓和心臟病,之前出現疲憊的現象,家人以為他有可能是心血管疾病引起的腦缺氧,就帶他去看急診。醫生聽了癥狀后,先為他檢查了靜脈血糖和電解質。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陳先生隨機血糖值高達21.58毫摩爾/升。醫生當即讓他住院治療。經過進一步檢查,空腹靜脈血糖、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紅蛋白等檢查結果均提示異常,他被確診為2型糖尿病。
“我平時不愛吃糖果,怎么會得糖尿病!”陳先生對于自己身患糖尿病深感意外。經過近10天的胰島素泵短期強化治療及口服降糖藥等對癥治療,陳先生的高血糖終于降了下來。“出院后,我翻看了歷年的體檢報告,才回想起自己有兩次的空腹血糖曾超出了正常值一點點,分別是6.9和6.23,雖然報告里都提到了血糖偏高,但我沒感覺有什么不舒服,所以就忽視了。”
陳先生是比較典型的病例,反映出糖尿病病情較隱匿的特點。糖尿病不是一天兩天得來的,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空腹血糖受損和糖耐量異常都是從身體健康發展到糖尿病的階段。糖尿病相關癥狀出現的時間以及程度的輕重因人而異,由于個體差異,處于糖尿病前期時,多數人往往沒有什么不適,而一旦出現明顯癥狀,其實已經患病一段時間了。“糖尿病雖不至于迅速致人死亡,但長期的高血糖會引起并發癥,所以早發現早治療是很重要的。”
像陳先生這種情況,在體檢時發現空腹血糖比正常值高出一些,其實當時就要引起重視,應該到內分泌科就診,做進一步檢查,如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查到空腹血糖超標,雖然夠不上糖尿病標準,但說明已經處于糖尿病前期。
如何預防糖尿病?
醫生提醒市民,要養成定期體檢的習慣,萬一發現血糖異常,就要重視起來,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但不要緊張和害怕。處于糖尿病前期,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生活方式干預,如調整飲食、增加運動等,可降低糖尿病發生率。那么有什么比較好的方法能預防糖尿病呢?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下吧。
定期血糖檢查
有肥胖或超重、血壓與血脂有點偏高、有糖尿病家族史等糖尿病患病高風險者,30歲以后每三年測一次血糖;一般人群45歲以后每三年測一次血糖。這樣可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甚至可以防止糖尿病高危人群發展成為糖尿病。
經常運動
保持運動對于1型糖尿病的預防至關重要,每天運動30分鐘,可以選擇散步、慢跑、游泳等,絕對有益。1型糖尿病發生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胰島素抵抗,就是身體對胰島素不敏感,無法正常利用,而運動恰好可以改善胰島素的敏感性,可以有效預防2型糖尿病。
控制血壓
通過運動和飲食來實現減肥,特別要關注腹部脂肪,因為腹部減肥能大大提高糖耐量。控制高血壓,這與糖尿病病情發展密切相關。
控制體重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2型糖尿病發生的危險因素。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胖孩子越來越多,糖尿病開始“瞄上”青少年,這不得不引起人們的重視。為了有效預防1型糖尿病,首先就要把體重降下來,使體重接近正常。
(責任編輯:潘瑋璐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促甲狀腺激素偏高是怎么回事
2024-10-22孕婦血糖高應如何應對?
2024-10-22代謝綜合征的患病原因有哪些
2024-10-22哪些糖尿病患者需強化血糖監測?
2024-10-22內分泌不好通常有哪些癥狀表現
2024-10-2242 天女寶寶的正常身高范圍是多少
2024-10-22葡萄糖酸鈣的正常用量是多少?
2024-10-22女性是否都會經歷更年期?
2024-10-22
熱門文章
糖尿病I型全方位指南:解析、管理與生活調整
2024-10-25糖尿病I型能治好嗎
2024-10-24糖尿病I型與二型:深入解析兩者的區別
2024-10-24糖尿病II型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足病早期信號
2024-10-24糖尿病ICD10編碼全解析及應用指南
2024-10-24糖尿病IR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腫了怎么辦才能消腫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