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友易患低血糖 降糖藥選擇需注意
隨著人口老齡化,糖尿病患者發病率不斷增加,老年人對降糖藥物特別是磺脲類降糖藥物耐受性差,當合并感染、發熱、進食不足情況下更易引起低血糖。低血糖反應對老年人危害極大,可加重其內科病癥的情況。與非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相比,老年糖尿病患者心腦并發癥多,常有低血糖發生。
老年人引起低血糖的原因
藥物性低血糖
老年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反應,首先要考慮降血糖藥物過量所引起,因老年人激素調節功能低下,在低血糖時,不能及時分泌升高血糖的激素,如胰高糖素,腎上腺素、皮質醇和生長激素等,并常伴有肝腎功能不全,胰島素廊清率低,幫老年患者應用胰島素時易致低血糖14例中有9例是胰島素引起的,磺脲類化合物也是引起老年人低血糖的主要原因,而且常常容易反復持久,難以糾正。
碳水化合物過分限制或攝入不足
藥物性低血糖最常見誘因是嚴格的碳水化合物限制,有3例進食過少,其中2例伴有腹瀉,仍繼續應用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以致發生低血糖反應。
劇烈活動
因活動量增加,消耗葡萄糖過多糖類不足易致低血糖反應,有1例患者洗澡后表情淡漠,反應遲鈍、呼之不應,處于淺昏迷狀態,立即查血糖2.1mmol/L。確定為低血糖反應。
老年糖尿病患者腦循環降低加之長期注射胰島素和口服降糖藥,易出現缺乏植物神經癥狀的慢性低血糖反應,常因有動脈硬化或已有糖尿病性血管病變,低血糖時腎上腺素分泌增多,使血壓增高,因而使心臟、腦、視網膜,腎及末梢血管代償機能減退,使這此器官病變重,故低血糖發作時易誤診為心肌梗塞或腦血管意外。那么,怎樣才能讓老年糖尿病患者既要重視嚴格控制血糖,又要積極防范低血糖的發生呢?
如何預防低血糖?
首先,老年性糖尿病患者控制碳水化合物要適當,不要過分限制。合并急性胃腸炎時,應減少糖尿病藥物劑量,及時查血糖、尿糖。其次,老年患者晚間加服降血糖藥物時須特別慎重,因低血糖反應多在夜間或凌晨空腹時發生。最后對老年性糖尿病的治療,應首先采取飲食控制或口服降血糖藥,避免使用作用強而快的口服降糖藥物,如優降糖及含優降糖的合成制劑;注射胰島素者應避免劑量過大,而且應隨年齡增長適當調節用藥劑量,力求達到個體化用藥,即用最小適宜劑量取得有效控制血糖的效果。如果血糖有所波動,應對藥物進行合理的調整而非增加劑量。
此外,對肝腎功能不全者的老年患者,應注意到降糖藥可在體內積蓄的作用,預防低血糖的發生。而需要β-阻滯劑時,最好先用β-阻滯劑如美多心安,不要用副作用較多的心得安,以免增加低血糖發生的危險。
最后,老年性糖尿病的血糖指標可適當放寬。若為75歲以上老年患者或合并有心、腦、腎和肝臟等重要臟器病變者,空腹血糖<8.0mmol/L或餐后血糖<12.0mmol/L。其他老年患者可控制在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血糖<10.0mmol/L。
(責任編輯:潘瑋璐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甲減患者適宜多碘還是少碘
2024-10-25甲減病會不會導致肌肉酸痛、渾身乏力?
2024-10-25亞臨床甲減會發展為甲減嗎
2024-10-25甲減病會一直發胖嗎
2024-10-25做甲狀腺檢查時需要空腹嗎
2024-10-25甲亢患者適合吃什么水果比較好
2024-10-25甲亢會不會導致腹瀉
2024-10-25毒性結節性甲狀腺腫是怎樣的一種病
2024-10-24
熱門文章
糖尿病I型全方位指南:解析、管理與生活調整
2024-10-25糖尿病I型能治好嗎
2024-10-24糖尿病I型與二型:深入解析兩者的區別
2024-10-24糖尿病II型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足病早期信號
2024-10-24糖尿病ICD10編碼全解析及應用指南
2024-10-24糖尿病IR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腫了怎么辦才能消腫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