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眼病容易致盲 糖尿病眼病手術后護理要點
一般患糖尿病5~10年,多數人都會出現糖尿病眼底病變。現在糖尿病患者越來越多、越來越年輕,患糖尿病眼病的患者也越來越年輕,但很多人一開始并不在意,有些糖尿病患者甚至從未去過醫院,直至出現視物模糊、眼底出血才去就診,但往往為時已晚,已經嚴重影響了患者的預后。
糖尿病眼病是糖尿病常見的嚴重并發癥之一,是成人致盲的首要原因。在糖尿病的發病過程中,眼大部分組織都可受其影響而產生不同程度和不同癥狀的各種病變,最常見的有五種: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糖尿病性白內障、眼肌外麻痹、繼發性青光眼、糖尿病性視神經病變,這五種并發癥都可導致失明。據統計,在全世界的失明患者中,約25%是由糖尿病所致,其導致失明的發生率是其他原因引起失明的28倍,嚴重影響到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
血糖血壓“蕩秋千”易致視網膜病變
“在糖尿病引起的眼部并發癥中,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被視為最嚴重的一種。”專家表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病理基礎是微血管病變。我國眼底病學家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分為背景型與增殖型兩型,每型又分為三期。由I期發展到III期,速度一般較為緩慢,病人可能全無癥狀,視力不受影響。到IV期以后,容易引起眼內出血及其他嚴重并發癥,視力減退,甚至失明。此時即使血糖得到控制,全身狀態有所好轉,亦不能使眼部病理過程逆轉,必須配合局部治療,才能使病變穩定。糖尿病患者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率為21%~36%。早期患者可能全無癥狀,但隨著病情的發展,可出現視力減退,視野縮小,屈光改變,對比敏感度降低等。視網膜病變發展到最后,會出現新生血管性增殖膜、牽引性視網膜脫離、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最終失明。
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壓控制不好,經常忽高忽低“蕩秋千”,以及患糖尿病時間越久,發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概率越高。血壓、血糖波動大的時候,眼部微血管更易受到侵害,產生破裂出血,并最終導致眼內纖維增生、視網膜脫落。“國際糖尿病研究資料證實,患糖尿病8年后視網膜病變占50%。而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是當前國際四大致盲眼病之一。”
糖尿病眼病手術后的護理要點
我們都知道,糖尿病的危害是很嚴重的,這主要是由于糖尿病的并發癥引起的,而糖尿病眼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一種并發癥,一般患病10年或15年的糖尿病人都會誘發糖尿病眼病,很多糖尿病人起初不知道這是怎么回事,沒能及時的治療最后只能接受手術治療,甚至有的糖尿病人失去光明。那糖尿病眼病怎么護理呢?
專業醫師告訴我們,糖尿病眼病給患者帶來的危害是很嚴重的,臨床上很多患者為了不再受糖尿病眼病的煎熬,多數糖尿病眼病患者選擇糖尿病眼病手術,在此要提醒糖尿病眼病手術后護理應該注意:①掌握滴眼藥水的方法,患者要時常粗測單眼視力,密切注意視力變化。當出現明顯視物模糊時,警惕眼底出血和視網膜脫離的發生,需立即就診。②注意用眼衛生,勞逸結合,保證睡眠,多吃富含粗纖維食物和新鮮蔬菜,適量飲水,保持大便通暢。③合理安排生活,加強自我調護及適當鍛煉,防止感冒,預防皮膚感染,避免劇烈運動。④術后半年內每2~4周復查視力和視野,至少復查眼底熒光血管造影1次。⑤定期門診復查,出院3個月內,每2周到門診復查1次,以后每月1次,半年后改3~6個月1次,1年后,每半年復查一次,如眼部出現不適、紅腫、閃光感等癥狀,應迅速來院檢查。
通過專業醫師給我們的介紹,我們了解到糖尿病眼病術后的護理方法。了解這些知識會延緩或減輕糖尿病眼病的患病率,同時還可以預防糖尿病眼病的發生,當然還需要糖尿病人控制血糖,這才是最關鍵的一步。
(責任編輯:林銀珍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甲減患者適宜多碘還是少碘
2024-10-25甲減病會不會導致肌肉酸痛、渾身乏力?
2024-10-25亞臨床甲減會發展為甲減嗎
2024-10-25甲減病會一直發胖嗎
2024-10-25做甲狀腺檢查時需要空腹嗎
2024-10-25甲亢患者適合吃什么水果比較好
2024-10-25甲亢會不會導致腹瀉
2024-10-25毒性結節性甲狀腺腫是怎樣的一種病
2024-10-24
熱門文章
糖尿病I型全方位指南:解析、管理與生活調整
2024-10-25糖尿病I型能治好嗎
2024-10-24糖尿病I型與二型:深入解析兩者的區別
2024-10-24糖尿病II型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足病早期信號
2024-10-24糖尿病ICD10編碼全解析及應用指南
2024-10-24糖尿病IR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腫了怎么辦才能消腫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