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前血糖≥5.6要警惕 測空腹血糖要注意什么?
據最新統計顯示,我國18歲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達11.6%,也就是說10個人中有1個是糖尿病患者。而血糖往往是反映患者是否成為糖尿病一員的指標之一,因此定時的血糖監控是很有必要的。下面讓小編為你講講重視餐前血糖的重要性以及測血糖時的注意事項。
餐前血糖大于或等于5.6需警惕
專家指出,以前,空腹血糖大于6.1mmol/L,才會考慮去看醫生,做葡萄糖耐量試驗。如果數值大于7.8就確診為糖尿病前期;如果大于11.1,則確診為糖尿病患者。現在,我們的建議是,餐前血糖大于或等于5.6mmol/L,就要看醫生了。專家說,臨床上,有的市民盡管空腹血糖是“正常的”,沒有達到6.1,但通過糖耐量測試后發現,有的甚至大于11.1,確診為糖尿病患者。因此,她提醒,一旦空腹血糖超過5.6,就要引起高度警惕,通過葡萄糖耐量試驗,排除自己是“后備軍”甚至糖尿病患者的可能性。
通過飲食控制,運動鍛煉,也就是“管住嘴,邁開腿”,這些糖尿病“后備軍”有1/3的血糖可回歸正常,還有1/3的會維持,不進也不退,另外1/3依舊會滑向糖尿病,稱為糖尿病患者。
測空腹血糖要注意什么?
空腹血糖可反映胰島功能,是臨床上常用的一個指標。但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患者對“空腹”有諸多誤解,有的認為空腹就是要餓肚子,餓的時間越長指標越準,也有的患者害怕指標會高,在抽血的前一天晚上不吃或少吃,或拖延到第二天上午10時以后才去抽血。
其實,空腹并不是要餓肚子,人的機體有強大的自我調節功能,當身體處在饑餓狀態時,體內各項機能指標都會發生變化,這樣采集到的血樣標本就會失真,從數字上看結果可能“正常”,但背后可能掩蓋患者真實的病情。大量的臨床實踐證明,糖尿病患者空腹時間太長,血糖化驗結果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低于實際指標,容易被誤認為血糖控制得很好,二是有些糖尿病患者自身血糖調節極其敏感,饑餓時間一長,會立即調動體內糖元以供急需,導致血糖水平反而比平時高出許多。這兩種假象都會影響醫生做出正確的診斷而誤診誤治。更值得注意的是餓的時間太長,有的糖尿病患者會出現低血糖甚至昏厥而危及生命。
化驗室空腹血糖的時間最好在餐后8~12個小時之間,抽血的前一天晚上,應正常飲食,飯菜宜清淡,不要喝酒,飯后不喝咖啡、濃茶,10時之后不要進食,并保證充足睡眠。第二天早晨起來后不要吃任何東西,少喝或不喝水,同時,要避免情緒過于激動和做過于劇烈的活動,抽血時間最好在清晨6~8時,這樣的血樣標本才能反映患者的真實情況。
(責任編輯:詹遠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甲減患者適宜多碘還是少碘
2024-10-25甲減病會不會導致肌肉酸痛、渾身乏力?
2024-10-25亞臨床甲減會發展為甲減嗎
2024-10-25甲減病會一直發胖嗎
2024-10-25做甲狀腺檢查時需要空腹嗎
2024-10-25甲亢患者適合吃什么水果比較好
2024-10-25甲亢會不會導致腹瀉
2024-10-25番石榴降糖膠囊的作用及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4-10-24
熱門文章
糖尿病I型全方位指南:解析、管理與生活調整
2024-10-25糖尿病I型能治好嗎
2024-10-24糖尿病I型與二型:深入解析兩者的區別
2024-10-24糖尿病II型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足病早期信號
2024-10-24糖尿病ICD10編碼全解析及應用指南
2024-10-24糖尿病IR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腫了怎么辦才能消腫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