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檢查不可忽視尿常規
尿常規和尿蛋白化驗檢測是健康體檢、疾病篩查和臨床診斷不可忽視的一項常規檢查,對糖尿病來說更是不可忽視。
糖尿病性腎病是糖尿病引起的嚴重和危害性最大的一種慢性并發癥,糖尿病腎病起病隱襲,緩慢進展,早期的腎臟病有關癥狀不多。腎病初期腎臟增大,腎小球濾過功能亢進和微量蛋白尿可持續多年,也不容易被注意,因此大多數糖尿病腎病患者是在出現明顯蛋白尿或顯著水腫時方被覺察。據了解,中國目前9%的人群患有糖尿病,在這龐大的糖尿病人群中,有蛋白尿的高達20%,目前糖尿病正成為誘發腎病的第二大誘因,緊排在腎炎之后。而據內科醫生介紹,在臨床上,他們也經常遇到一些糖尿病患者尿蛋白達到3個“+”,雖然腎臟已經悄無聲息地受到傷害,但患者卻完全不知道。
糖尿病引發的尿毒癥比腎炎引發的尿毒癥患者存活率還要差,糖尿病病人發現蛋白尿,早期可以使用藥物保腎保護血管,糖尿病引發的腎損傷一旦發展成尿毒癥,在治療上將有很大難度。如果尿里面出現蛋白是早期的糖尿病損傷,尿的檢查最直接簡單的是尿常規。雖然糖尿病腎病并不是每個人都發生,但是如果是糖尿病一定要重視這一塊,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糖尿病患者應定期檢查尿常規和尿白蛋白排泄率,尤其是有5年以上病史的患者,應每年至少檢測2次。控制好血糖,是預防和延緩糖尿病各種慢性并發癥的基本措施,血糖必須達標。同時,應當強調綜合防治,包括改善生活方式,積極控制高血糖、高血壓、蛋白尿、高血脂、高尿酸、高體質指數(肥胖或超重),以及減輕微血管病變等。定期檢查尿微量白蛋白,以盡早發現腎損害,盡早治療。合并高血壓者,應積極控制血壓,保證降壓達標(130/80mmHg以下)。
尿常規檢查中的參數代表什么
1、pH值:正常值為4.5~8.0之間,平均約6.5左右。尿液pH值受飲食、疾病及用藥的影響。肉食為主者尿液偏酸性,素食為主者尿液偏堿性。尿pH降低見于酸中毒、痛風、高熱、糖尿病及口服維生素C等酸性藥物;尿pH增高見于堿中毒、腎小管酸中毒、應用利尿劑、膀胱炎及尿潴留等。
2、尿蛋白:尿蛋白常用的定性方法有磺基水楊酸法、加熱醋酸法、試紙條法。定量方法有雙縮脲法、染料結合法等。尿蛋白定性和定量方法之間有一定相關性,可粗略估計為:定性±~+相當于定量0.2~1.0g/24h,+~++相當于1~2.0g/24h,+++~++++常>3g/24h。正常人尿蛋白定性試驗陰性,如尿蛋白定性試驗陽性或24h尿蛋白定量超過150mg時,即為蛋白尿。蛋白尿可分為生理性、假性和病理性蛋白尿。
3、尿糖:正常人尿液中可有微量葡萄糖,但尿糖定性試驗陰性。當尿糖定性試驗陽性時,稱為糖尿。可分為a、血糖升高性糖尿:糖尿病最常見,其他如內分泌疾病引起的繼發性高血糖糖尿,常有原發疾病的表現。還有如肝硬化、胰腺炎等也可引起糖尿。b、血糖正常性糖尿:又稱腎性糖尿,其血糖正常,由于腎小管病變導致其葡萄糖重吸收能力下降,導致糖尿。常見于慢性腎炎及家族性糖尿等。c、暫時性糖尿:大量進食碳水化合物或靜脈注射大量葡萄糖等可造成一過性糖尿。另外,由于腦外傷、腦出血、急性心肌梗死等可引起應急性血糖升高和糖尿。d、其他糖尿和假性糖尿:進食過多乳糖、半乳糖、果糖等或其體內代謝紊亂,可引起相應的糖尿。
4、酮體:正常情況下,尿酮體為陰性。尿酮體檢查陽性常見于糖尿病酮癥酸中毒以及高熱、嚴重嘔吐、長期饑餓、過度節食等。
提醒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腎病作為糖尿病的并發癥之一,糖尿病患者在平時體檢中,千萬不要忽略尿常規檢查,一旦發現尿蛋白超標要及時采取干預措施。
(責任編輯:張琴琴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甲減患者適宜多碘還是少碘
2024-10-25甲減病會不會導致肌肉酸痛、渾身乏力?
2024-10-25亞臨床甲減會發展為甲減嗎
2024-10-25甲減病會一直發胖嗎
2024-10-25做甲狀腺檢查時需要空腹嗎
2024-10-25甲亢患者適合吃什么水果比較好
2024-10-25甲亢會不會導致腹瀉
2024-10-25番石榴降糖膠囊的作用及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4-10-24
熱門文章
糖尿病I型全方位指南:解析、管理與生活調整
2024-10-25糖尿病I型能治好嗎
2024-10-24糖尿病I型與二型:深入解析兩者的區別
2024-10-24糖尿病II型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足病早期信號
2024-10-24糖尿病ICD10編碼全解析及應用指南
2024-10-24糖尿病IR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腫了怎么辦才能消腫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