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方法預防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
全球約有4億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最主要死因,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風險約為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40歲時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期較非糖尿病患者減少6-7年。盡管英國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表明增強血糖控制和血壓控制減少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并發癥風險,但大多數藥物試驗納入人群缺乏普遍性,研究終點主要集中于生物指標而非臨床終點,而且持續時間短。
2型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心血管病
覆蓋英國190萬例受試者的CALIBER隊列研究表明,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心衰和外周動脈疾病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病早期表現。
該研究納入的受試者均≥30歲,入選時無心血管病,其中1.8%患2型糖尿病。中位隨訪5.5年期間,共113 638例受試者首次發現心血管病。在首次發現心血管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見的是外周動脈疾病(16.2%)和心衰(14.1%)。2型糖尿病與外周動脈疾病(HR=2.98)、缺血性卒中(HR=1.72)、穩定性心絞痛(HR=1.62)、心衰(HR=1.56)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HR=1.54)正相關,而與腹主動脈瘤(HR=0.46)和蛛網膜下腔出血(HR=0.48)負相關,與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HR=0.95)無關。
如何預防糖尿病心腦血管病?
1、積極控制原發病(高血糖):由于糖尿病并發或伴發的心腦血管病是長期高血糖,尤其是餐后高血糖造成的結果,因此最首要的任務是控制好血糖,但控制血糖并非越低越好,血糖過低更易導致心腦細胞的損害,加重病情,一般應掌握在空腹血糖7mmol/l以下,餐后兩小時血糖在10mmol/l以下即可。同時其波動范圍應低于4.0mmol/l,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以下。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預防心腦血管并發癥的發生及發展,使其發病率控制在最低水平。
2、積極控制心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高脂血癥、高粘滯血癥、肥胖。血壓應控制在120/80mmhg以內,體重指數控制在25以下,血脂及血粘度亦應控制在正常范圍。
3、重視各種先兆癥狀:如胸悶、憋氣、心慌、出汗、胸痛、發作性頭暈、肢體麻木、性格反常、一側肢體功能障礙等,以上都是心肌梗塞及腦梗塞的先兆癥狀,一旦出現應積極進行干預治療。
4、定期監測各項指標:如血糖、血壓、血脂、血流變、體重指數、心電圖、腦血流圖。
5、應調整生活習慣:忌煙、忌酒,調整不合理飲食結構,進行科學、合理的飲食,適當限制脂肪及氯化鈉的攝入量,以清淡飲食為主。同時盡量多吃蔬菜,保持大便通暢,以減少心腦血管意外的發生。在并發心梗或心衰時,應盡量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這樣不但有效保持血糖平穩,同時也減輕心臟負擔,預防疾病惡化。應改變暴飲暴食等不良生活習慣,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波動,這樣既能有效控制血糖,也能有效控制血壓及血壓波動,減慢心率,對預防心梗、心衰、心律失常及腦血管意外起著積極作用。
6、積極進行科學合理的運動:科學運動是治療糖尿病,防止心腦血管病的有效方法,運動可有效控制血糖及其危險因素,改善心臟功能,增加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供血,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病的發生發展。 運動不同于每日的勞動,它不需要胰島素就能使血糖下降,且能調節精神,強健心肺功能,因此應高度重視。其原則是因人而異、量力而行、循序漸進、持之以恒。時間應選擇在餐后,尤其是晚餐后。晨起運動對糖尿病患者并不科學,易導致低血糖的發生。
7、情志調理:情志是人體精神活動的外在表現,稱為七情,即怒、喜、憂、思、悲、恐、驚,由于糖尿病是一種纏綿難愈性疾病,所以大部分病人易出現煩躁易怒,或悲觀厭世,此種狀態極易使血糖升高,同時更易誘發心腦血管病的突然發作,因此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保持樂觀、豁達、開朗的心情至關重要。
(責任編輯:張琴琴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甲減患者適宜多碘還是少碘
2024-10-25甲減病會不會導致肌肉酸痛、渾身乏力?
2024-10-25亞臨床甲減會發展為甲減嗎
2024-10-25甲減病會一直發胖嗎
2024-10-25做甲狀腺檢查時需要空腹嗎
2024-10-25甲亢患者適合吃什么水果比較好
2024-10-25甲亢會不會導致腹瀉
2024-10-25番石榴降糖膠囊的作用及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4-10-24
熱門文章
糖尿病I型全方位指南:解析、管理與生活調整
2024-10-25糖尿病I型能治好嗎
2024-10-24糖尿病I型與二型:深入解析兩者的區別
2024-10-24糖尿病II型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足病早期信號
2024-10-24糖尿病ICD10編碼全解析及應用指南
2024-10-24糖尿病IR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腫了怎么辦才能消腫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