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胰島素有哪些不良反應?遠離認識誤區
胰島素是人體內的固有成份,對有肝腎功能障礙、口服降糖藥不耐受的糖尿病患者,也無治療禁忌。所以,很多糖尿病患者,在治療糖尿病中,都會使用胰島素。胰島素可單用或與口服降糖藥聯合應用,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設定不同治療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過量胰島素可能導致低血糖反應,嚴重低血糖反應對合并心腦血管病變的糖尿病患者有生命危險。因此,糖尿病人須注意如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島素時可能會出現的幾種不良反應:
一、低血糖反應
常見于胰島素過量、注射胰島素后未按時進餐或活動量過大所致。過量胰島素治療出現低血糖后,又迅速出現代償性高血糖成為索莫基現象。這種現象掩飾了臨床嚴重的低血糖,而造成治療錯誤。另一方面夜間低血糖后致晨間代償性高血糖,還需與黎明現象鑒別,治療顯然不同。
二、胰島素過敏反應
局部反應有注射部位紅、腫、熱反應,甚至形成結節。多發生在開始注射的頭幾周,以后消失。少數的過敏有蕁麻疹,甚至休克。
三、屈光變化
注射胰島素早期有時出現一過性的雙眼老視,視力模糊,可能是晶體和眼組織中滲透壓改變的結果。糖尿病有效控制后,可自行調整恢復。因此,糖尿病病人一般在控制后方可驗光配鏡。雖然胰島素在糖尿病的治療中有很好的作用,但是在胰島素的應用中會出現很多不良反應,應當積極的預防胰島素的不良反應。胰島素常見的不良反應有低血糖反應、胰島素過敏反應、屈光變化、胰島素水腫、胰島素抵抗及胰島素性脂肪營養不良等。
四、胰島素水腫
當胰島素治療使高血糖得到控制時,病人多有水腫,可能原因如下:
1。糖尿病尚未控制時,多尿引起鈉的丟失,糖尿病有效控制后,腎素醛固酮系統仍較活躍,使鈉潴留;
2。糖尿病未控制時,血漿高血糖素增高,促進鈉的排出,糖尿病有效控制后,高血糖水平降低,引起鈉潴留,在有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心血管并發癥者,鈉潴留可引起急性心功能不全。
1、糖友總是需要胰島素。實際上,1型糖尿病患者(占5%—10%)的確需要胰島素,而2型糖友(占90%—95%)可能不需要。
2、胰島素很難注射。如今,患者使用的是筆式胰島素注射器,攜帶方便,無需冷藏,通常每天注射一次即可。
3、注射胰島素會非常疼痛。大多數患者表示,扎指尖測血糖比注射胰島素更疼。其實,如今胰島素注射已接近無痛。
4、注射胰島素意味著控制糖尿病的各種努力全失敗。正確飲食和鍛煉對2型糖尿病患者始終很重要,但服用藥物則因人而異。大量2型糖尿病患者最終都需胰島素治療,糖尿病的早期癥狀但不能將這看作“失敗”。
5、胰島素一旦用了就不能斷。在剛確診或處于孕期時,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只是暫時需要胰島素。有些患者自然減肥或手術減肥后,就不再需要注射胰島素;但其他患者則一直需要注射胰島素。
6、2型糖尿病的早期癥狀患者自己無法產生胰島素。發病初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身體會產生超過正常水平的胰島素,即“高胰島素血癥”。注射胰島素有助于克服胰島素抵抗。
7、胰島素需要每天注射。胰島素注射具有選擇性,通常每日1次(一般于晚上注射)。胰島素注射也可以與口服藥相結合。如果血糖依然居高不下,則需要一日多次在飯前注射胰島素。
8、胰島素是糖尿病治療最后一招。雖然一些患者在嘗試各種療法之后才選擇注射胰島素,但這并非最佳治療策略。接受胰島素治療越早,患心臟病和中風等并發癥的幾率就越小。
9、胰島素會導致危險低血糖。2型糖尿病人吃什么水果好患者比1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危險更小。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都很容易出現焦慮、手抖、出汗、食欲超強等低血糖癥狀。少量攝入糖(稀釋果汁、葡萄糖片等)即可快速逆轉低血糖問題。
通過以上的介紹,是否能消除您對胰島素的恐懼和抵抗呢?相信您也明白胰島素只是幫助我們人體機制平衡的一種手段而已。
(責任編輯:吳潔媚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甲減患者適宜多碘還是少碘
2024-10-25甲減病會不會導致肌肉酸痛、渾身乏力?
2024-10-25亞臨床甲減會發展為甲減嗎
2024-10-25甲減病會一直發胖嗎
2024-10-25做甲狀腺檢查時需要空腹嗎
2024-10-25甲亢患者適合吃什么水果比較好
2024-10-25甲亢會不會導致腹瀉
2024-10-25糖尿病致雙眼失明一年多能否用谷胱甘肽
2024-10-24
熱門文章
糖尿病I型全方位指南:解析、管理與生活調整
2024-10-25糖尿病I型能治好嗎
2024-10-24糖尿病I型與二型:深入解析兩者的區別
2024-10-24糖尿病II型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足病早期信號
2024-10-24糖尿病ICD10編碼全解析及應用指南
2024-10-24糖尿病IR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腫了怎么辦才能消腫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