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糖尿病的窗口: 糖化血紅蛋白
鄒大進 上海長海醫院內分泌主任
糖尿病是一種終身疾病,控制好血糖水平,可以使患者的壽命延長,生活質量提高。那么,是否血糖測定正常便可判斷病情穩定呢?不一定。
56歲的李老師患糖尿病已3年多了,平時也比較注意控制血糖,空腹血糖值多次檢查不太高(在6.0~7.1毫摩爾/升),滿以為沒什么大問題了。最近,李老師由于視力減退做眼底檢查,發現已有較明顯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為什么空腹血糖控制這么好,還會影響視力呢?帶著一肚子的疑惑,李老師來到了醫院。我問李老師,在患病的3年多時間里,可曾測過糖化血紅蛋白?李老師一臉迷惘:糖化血紅蛋白?這與糖尿病有關嗎?我告訴他應該盡快化驗糖化血紅蛋白,可能會找到視力減退的原因。幾天后化驗結果出來了,李老師的糖化血紅蛋白測定值為8.2%。我告訴李老師,這一測定結果表示他的血糖控制得并不好,這是引起并發癥的原因,必須盡快調整治療方案。
糖化血紅蛋白的來龍去脈
什么是糖化血紅蛋白,我們首先在此做個交代。一些在血管中流動的葡萄糖會附著在紅細胞的血紅蛋白上,產生糖化反應,形成糖化血紅蛋白。這種情況在每個人身上都會出現,包括沒有糖尿病的人。血中的葡萄糖越多,血紅蛋白上附著葡萄糖的紅細胞就越多,糖化血紅蛋白值也就越高。
血糖濃度增高時,糖化反應便增多,反之便減少。這種反應是在紅細胞自然壽命的120天中不斷進行著的。葡萄糖一旦附著在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上就不會與之分開,會在紅細胞的整個生命過程中存在,并隨著紅細胞的衰老、死亡而消失。在正常血糖水平下,僅有不到4%~6%的血紅蛋白被糖化。其測定值反映了近3個月左右的每天平均血糖水平,反映病情更準確。
觀察糖尿病病情的窗口
糖化血紅蛋白是觀察糖尿病病情的有效工具。糖化血紅蛋白所反映的平均血糖水平要較空腹及餐后血糖更準確。糖化血紅蛋白的正常值為4%~6.5%,如果每增高1%的糖化血紅蛋白,相當于平均血糖增高1.1~1.7毫摩爾/升。如果糖化血紅蛋白從6.5%增高至7.5%,相當于平均血糖從6.1毫摩爾/升增至7.8毫摩爾/升。
一次血糖測定只能反映采血瞬間的血糖,不能說明前一段較長時間的全貌,這給糖尿病的合理治療帶來一定困難。理想的檢查方案應是同時測定:①血糖(最好是餐后)——代表瞬間;②24小時尿糖定量——代表當天;③糖化白蛋白——代表前2~3周;④糖化血紅蛋白——代表前1~3個月,這樣才能準確反映真正的血糖水平,避免像李老師那樣“大意失荊州”,直到并發癥都出現了,還以為自己的血糖控制得很好。
糖化血紅蛋白檢測還能使糖尿病的診斷更為準確,如果同時測定糖化血紅蛋白和餐后2小時血糖,就不會遺漏糖尿病的診斷。對那些糖化血紅蛋白在6.5%,餐后2小時血糖在7.8~11毫摩爾/升之間的糖耐量減退者,應進行長期追蹤觀察,可考慮采取某些措施,以防止發展為2型糖尿病。
對于糖化血紅蛋白特別增高的糖尿病患者,要警惕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或高滲綜合征。孕婦早查糖化血紅蛋白,可早期發現糖代謝紊亂。總之,糖化血紅蛋白是觀察糖尿病病情的窗口。糖代謝紊亂的細微變化,糖尿病患者是否發生慢性并發癥,都可通過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得以明確。
李老師通過調整治療方案,加用了胰島素增敏劑,換用了餐后降血糖作用較強的美吡達后,餐后血糖恢復正常,糖化血紅蛋白從8.2%下降至6.5%,眼底視網膜的滲出基本吸收,視力不再下降。
可見,糖尿病患者必須每3個月查一下糖化血紅蛋白是否在正常范圍。
家庭醫生在線(m.zpeb.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鄧瑩瑩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甲減患者適宜多碘還是少碘
2024-10-25甲減病會不會導致肌肉酸痛、渾身乏力?
2024-10-25亞臨床甲減會發展為甲減嗎
2024-10-25甲減病會一直發胖嗎
2024-10-25做甲狀腺檢查時需要空腹嗎
2024-10-25甲亢患者適合吃什么水果比較好
2024-10-25甲亢會不會導致腹瀉
2024-10-25通脈降糖膠囊適用于哪些情況
2024-10-24
熱門文章
糖尿病I型全方位指南:解析、管理與生活調整
2024-10-25糖尿病I型能治好嗎
2024-10-24糖尿病I型與二型:深入解析兩者的區別
2024-10-24糖尿病II型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足病早期信號
2024-10-24糖尿病ICD10編碼全解析及應用指南
2024-10-24糖尿病IR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腫了怎么辦才能消腫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