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衛士致君寶
國學詩文輕松學
【致君寶國學小課堂】
第七期 開課啦!
在這里
你會得到國學詩文的細致講解
在這里
你會學到流傳千年的醫藥智慧
中秋佳節在即,又是一年月滿團圓時,看看身邊的人,是否都還在呢?悉心照顧你的家人、時常陪伴你的朋友,映著皎潔月光,生活的點點滴滴都還猶在眼前,讓你暖暖地淺笑。
一個月餅、一盞花燈、一次賞月、一場團圓,如是這般簡單。
古時多少文人墨客為其揮灑筆墨,只為抒發感慨,寄托思情。灑脫豪放的蘇軾在面對一輪滿月,亦是“把酒問青天”,以此表達對弟弟深深的思念之情:
水調歌頭
【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注釋
【達旦】到天亮。
【子由】蘇軾的弟弟蘇轍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把,執、持。
【天上宮闕】指月中宮殿。闕,古代城墻后的石臺。
【歸去】回去,這里指回到月宮里去。
【瓊樓玉宇】美玉砌成的樓宇,指想象中的仙宮。
【不勝】經受不住。勝:承擔、承受。
【弄清影】月光下的身影也跟著做出各種舞姿。
【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朱閣】朱紅的華麗樓閣。
【綺戶】雕飾華麗的門窗。
【何事】為什么。
【此事】指人的“歡”“合” 和月的“晴”“圓”。
【但】只。
【共】一起欣賞。
【嬋娟】指月亮。
譯文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節,高高興興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個大醉,寫下這首詞,同時也思念弟弟蘇轍。
明月從什么時候開始有的呢?我拿著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天上的宮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憑借著風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擔心美玉砌成的樓宇,太高了我經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賞著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宮哪里比得上在人間。
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窗戶上,照著屋里沒有睡意的人。明月不應該對人們有什么怨恨吧,可又為什么總是在人們離別之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事兒自古以來就很難周全。希望人們可以長長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賞這美好的月亮。
賞析
此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親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反襯自己遣世獨立的意緒和往昔的神話傳說融合一處,在月的陰晴圓缺當中,滲進濃厚的哲學意味,是一首將自然和社會高度契合的作品。
(來源:古詩文網)
月
即每句均含有“月”這個字的詩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暝》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李白《將進酒·君不見》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白居易《琵琶引》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陸游《游山西村》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李商隱《錦瑟》
本期
【致君寶國學詩文小課堂】
就學到這里
小朋友們
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