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綜合癥有哪些并發癥? 腎病綜合癥主要危害
腎是人體的五臟之一,它的健康與否完全影響著人體的健康。腎病綜合征是腎病中比較嚴重的一種,我們在生活中對這種疾病了解的并不多,而它的嚴重性主要表現在它會引起很多其他的疾病,并且會導致人體內的其他的系統的正常運作。
腎病綜合癥有哪些并發癥?
一、水腫
腎病綜合癥時低白蛋白血癥、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使水分從血管腔內進入組織間隙,是造成NS水腫的基本原因。近年的研究表明,約50%患者血容量正常或增加,血漿腎素水平正常或下降,提示某些原發于腎內鈉、水潴留因素在NS水腫發生機制中起一定作用。
二、大量蛋白尿
大量蛋白尿是腎病綜合癥患者最主要的臨床表現,也是腎病綜合癥的最基本的病理生理機制。大量蛋白尿是指成人尿蛋白排出量>3.5g/d。在正常生理情況下,腎小球濾過膜具有分子屏障及電荷屏障,致使原尿中蛋白含量增多,當遠超過近曲小管回吸收量時,形成大量蛋白尿。在此基礎上,凡增加腎小球內壓力及導致高灌注、高濾過的因素(如高血壓、高蛋白飲食或大量輸注血漿蛋白)均可加重尿蛋白的排出。
三、低蛋白血癥
血漿白蛋白降至<30g/L。NS時大量白蛋白從尿中丟失,促進白蛋白肝臟代償性合成和腎小管分解的增加。當肝臟白蛋白合成增加不足以克服丟失和分解時,則出現低白蛋白血癥。此外腎病綜合癥患者因胃腸道黏膜水腫導致飲食減退、蛋白質攝入不足、吸收不良或丟失,也是加重低白蛋白血癥的原因。
除血漿白蛋白減少外,血漿的某些免疫球蛋白(如IgG)和補體成分、抗凝及纖溶因子、金屬結合蛋白及內分泌素結合蛋白也可減少,尤其是大量蛋白尿,腎小球病理損傷嚴重和非選擇性蛋白尿時更為顯著。患者易產生感染、高凝、微量元素缺乏、內分泌紊亂和免疫功能低下等并發癥。
四、高脂血癥
腎病綜合癥合并高脂血癥的原因目前尚未完全闡明。高膽固醇和(或)高甘油三酯血癥,血清中LDL、VLDL和脂蛋白(α)濃度增加,常與低蛋白血癥并存。高膽固醇血癥主要是由于肝臟合成脂蛋白增加,但是在周圍循環中分解減少也起部分作用。高甘油三酯血癥則主要是由于分解代謝障礙所致,肝臟合成增加為次要因素。
腎病綜合癥的主要危害有哪些呢?
1、腎病綜合癥在發病的過程中大量的免疫球蛋白會自尿中所丟失,血漿蛋白降低,影響抗體形成。腎上腺皮質激素以及細胞毒的藥物應用,使病人全身抵抗力下降,極易發生感染,如皮膚感染、原發性腹膜炎、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甚至誘發敗血癥。
2、腎病綜合癥會誘發心腦血管疾病,腎病綜合癥的病人通常都有會出現高血壓的癥狀,高血壓也是腎病綜合癥癥狀之一,還是造成很多疾病的重要因素,大家一定不要忽略了,腎病綜合癥患者高血壓嚴重的,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等等。因此,高血壓帶來的危害不容小視。
3、腎病綜合癥發病時常會有高脂血癥或是血液高凝的狀態,這易引發病人出現冠心病。根據一些報告顯示,腎病綜合癥征病人的心肌梗塞的發生率要比正常的人高出8倍多。這是腎病綜合癥的主要危害。
4、腎病綜合癥會使調節機制受到嚴重損害,根據專家的調查表明,腎病綜合癥患者一般都是會出現大量蛋白尿以及嚴重的水腫癥狀,給患者的身心健康都是造成了很大的危害。由于腎病綜合癥起病隱匿,出現癥狀如果不能及時治療,導致疾病蔓延。由于腎病綜合癥患者會出現蛋白尿、低蛋白血癥、高脂血癥、水腫情況,腎臟的調節機制受到嚴重損害。
5、腎病綜合癥的病人會因大量的高脂血癥、蛋白尿、低蛋白血癥,導致體內常常處于在低血容量及高凝狀態。出現嘔吐、腹瀉、使用抗高血壓藥物以及利尿劑大量利尿時,都是可以致使腎臟的血灌注量驟然減少,進而使腎小球濾過率降低,導致急性腎功能衰竭。
6、腎病綜合癥的一般是可導致急性腎功能衰竭的出現。這是由于腎病綜合征腎間質水腫,蛋白濃縮形成了管型的堵塞了腎小管等因素,可誘發急性腎功能衰竭。這是常見的腎病綜合癥的主要危害。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腎炎的最佳治療方式有哪些
2024-10-21腎盂分離應如何應對?
2024-10-21鹽山縣治療腎炎哪家醫院靠譜?
2024-10-21涇縣治療腎炎哪家醫院靠譜?
2024-10-21武穴市治療腎炎哪家醫院靠譜?
2024-10-21蘆淞區治療腎炎哪家醫院靠譜?
2024-10-21治療腎炎去哪家醫院比較好
2024-10-21如何選擇治療腎炎的好醫院
2024-10-21
熱門文章
什么是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腎病主要有哪些癥狀?
2024-10-23什么是高血壓腎病?高血壓腎病什么癥狀?
2024-10-23腎虛吃什么藥好得快
2024-10-22高血壓腎病如何區分良惡性?高血壓腎病患者的預期壽命是多長?
2024-10-22糖尿病腎病該怎么治療
2024-10-18糖尿病腎病有哪些常見癥狀?
2024-10-17腎陰虛證的常見癥狀與識別方法
2024-10-14老人罹患腎囊腫合并多種基礎病 單孔腹腔鏡技術實現“微創”切除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