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炎需要補蛋白嗎?保護腎臟的6個關鍵點
“腎炎”顧名思義就是腎臟發生了炎癥反應,腎小體受到損害出現浮腫、高血壓、蛋白尿等現象,是腎臟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蛋白質流失是腎炎中較為重要的特點,并由于多量的蛋白從尿中流失,往往會誘發低蛋白血癥和嚴重的水腫。
慢性腎炎需要補蛋白嗎?
慢性腎炎的臨床特征之一就是患者尿中有蛋白流失,尿蛋白定性試驗呈陽性,若進行尿蛋白定量實驗,可準確地測出患者每天從尿中失去蛋白的數量。特別是腎病綜合征患者,由于大量的蛋白從尿中流失,往往會誘發低蛋白血癥和嚴重的水腫。在這種情況下,患者往往會求助于食補,即進食大量的高蛋白食物,以求補充尿蛋白的流失。
另一種飲食調理方法恰恰相反,可稱之為“丟蛋白,忌蛋白”,即當患者出現大量蛋白尿時,不但不能多吃高蛋白食物,而且還要反其道而行之,嚴格控制高蛋白食物的攝入量。
采用“丟蛋白,忌蛋白”的飲食調理方法,對于控制尿蛋白的流失有明顯的效果,因此,這種飲食調理方法對于慢性腎病的臨床治療有積極意義。國內外相關動物實驗報告表明:低蛋白飲食有助于減少實驗動物尿蛋白的流失。
同樣是蛋白從尿中流失,為什么采用補蛋白和忌蛋白的方法會有兩種不同的結果呢?我們知道,當血液流經腎時,腎小球基底膜將人體代謝所產生的廢物濾出而形成原尿,血液中的蛋白是大分子物質,正常情況下是不能通過腎小球基底膜進入尿中的。慢性腎炎時,腎小球基底膜上的間隙增大,通透性增加,才使大分子蛋白得以通過基底膜漏入尿中而形成蛋白尿。當進食大量高蛋白食物時,血液中游離蛋白濃度增加,單位時間內經過腎小球基底膜漏出的蛋白隨之增加,人體代謝產生的廢物增加,從而加重了腎臟的負擔,加劇了蛋白從尿中流失。同時,蛋白尿又是腎功能受損的一個標志,而大量蛋白質在體內代謝的產物不易排出,嚴重時會造成腎功能衰竭;反之,減少高蛋白食物的攝入,血中游離蛋白的濃度降低,單位時間內流過腎小球的蛋白隨之減少,代謝廢物減少,這就減輕了腎臟的負擔,尿蛋白也就會減少了。
慢性腎病患者的腎臟好比一把漏底了的水壺,用添水的方法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添得多,漏得多。正確的方法是先把壺中的水倒掉,把壺底焊嚴實,再去添水就不會漏了。同樣的道理,低蛋白飲食可有效地減輕腎臟負擔,為慢性腎病的治療創造條件,治療效果就會更好更快。
保護腎臟的6個關鍵點
1、積極根治慢性感染病灶,特別是慢性等,必要時手術根除感染灶。
2、早發現,早治療,密切隨訪。
3、避免應用損害腎臟的藥物,如磺胺、氨基糖苷類等。不管看什么病,每次都要告訴醫師,過去有腎炎病史,提請醫生用藥注意。
4、避免受寒受濕:寒冷能引起腎動脈痙攣,加重腎缺血,影響腎炎恢復。潮濕有利于溶血性鏈球菌生長繁殖,易于感染。因而盡可能做到室內溫暖,陽光充足,空氣流通。穿衣適當,避免受濕。
5、加強體制鍛煉,增強體制。注意衛生,保持皮膚清潔。勞逸結合,遵守合理的生活制度。
6、限制鈉鹽攝入,營養合理,勿攝入過多的葷菜,以清淡蔬菜為主。防止、嘔吐及應用過多利尿劑而使電解質繚亂。人體保養的好壞與延長壽命有直接關系,因此做好腎臟的保養對防止腎功能惡化有很重要的意義。
慢性腎炎病程較長,易反復發作,應鼓勵病人增強與疾病作斗爭的信心,密切配合治療,戰勝疾病。
患者一旦確診為慢性腎炎,在開始階段,不論癥狀輕重,都應以休息為主積極治療,定期隨訪觀察病情變化。如病情好轉,水腫消退,血壓恢復正常或接近正常,尿蛋白、紅細胞及各種管型微量,腎功能穩定,則1個月后可開始從事輕工作,避免較強體力勞動,預防呼吸道及尿路感染的發生。活動量應緩慢地逐漸增加,以促進體力的恢復。凡存在血尿、大量蛋白尿、明顯水腫或高血壓者,或有進行性腎功能減退患者,均應臥床休息和積極治療。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哪里治療急性腎炎比較好?
2024-10-21腎竇分離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024-10-21為何女性在孕期易患腎盂腎炎?
2024-10-21慢性腎炎治療醫院如何選擇
2024-10-21重復腎的發病率究竟如何?
2024-10-21急性腎盂腎炎是怎樣引起的及如何治療
2024-10-21慢性腎炎治療醫院如何選擇?
2024-10-21急性腎損傷如何治療,能否恢復正常?
2024-10-21
熱門文章
什么是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腎病主要有哪些癥狀?
2024-10-23什么是高血壓腎病?高血壓腎病什么癥狀?
2024-10-23腎虛吃什么藥好得快
2024-10-22高血壓腎病如何區分良惡性?高血壓腎病患者的預期壽命是多長?
2024-10-22糖尿病腎病該怎么治療
2024-10-18糖尿病腎病有哪些常見癥狀?
2024-10-17腎陰虛證的常見癥狀與識別方法
2024-10-14老人罹患腎囊腫合并多種基礎病 單孔腹腔鏡技術實現“微創”切除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