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倦暗黃或是早期尿毒癥 尿毒癥會引發哪些表現?
尿毒癥是這幾年較流行的疾病,病發人群普遍。對于尿毒癥,很多患者朋友多會采用透析的方法來進行治療,透析是把患者體內的一些有毒、有害物質排除體外的方法來治療尿毒癥的。
尿毒癥前期主要有下面幾種征兆:
1、困倦、乏力
這可能是尿毒癥最早的征兆之一,但最容易被忽略,因為引起困倦、乏力的原因的確太多了。很多在事業上“全力搏殺”的人,他們大多歸咎于工作緊張和勞累。若稍加休息而癥狀好轉,則更易被忽視。
2、面色泛黃
這是由于貧血所致,由于這種征兆的發生和發展十分緩慢,因而在一段不太短的時間內不會出現明顯的“反差”,就像人們在早晚見面難以發現各種緩慢發展的變化一樣。
3、浮腫
這是一個比較易覺察的現象。是因腎臟不能清除體內多余的水分而導致液體滯留在體內組織間隙,經研究發現,浮腫早期僅在踝部及眼瞼部浮腫,休息后消失,若發展到持續性或全身性浮腫時,已病不輕矣。
尿毒癥會引發哪些表現?
1、消化系統 體內堆積的尿素排入消化道,在腸內經細菌尿素酶的作用形成氨,可刺激胃腸粘膜引起纖維素性炎癥,甚至形成潰瘍和出血。病變范圍廣,從口腔、食管直至直腸都可受累。以尿毒性食管炎、胃炎和結腸炎較為常見。病人常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便血等癥狀。
2、心、肺病變 水鈉潴留、腎缺血、腎素分泌增加引起的高血壓長期作用于心可引起心力衰竭。血液內尿素過高滲入心包和胸膜可引起纖維素性心包炎和纖維素性胸膜炎,聽診時可聽到心包和胸膜摩擦音。心力衰竭可引起肺水腫。血尿素從呼吸道排出可引起呼吸道炎癥,有時沿肺泡壁可有透明膜形成;肺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肺泡腔內有大量纖維蛋白及單核細胞滲出,很少中性粒細胞,稱為尿毒癥性肺炎。
3、造血系統 主要改變為貧血和出血。貧血原因:①嚴重腎組織損害時促紅細胞生成素產生不足。②體內蓄積的代謝產物,有些如酚及其衍生物可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另一些毒物如胍及其衍生物可縮短紅細胞生存期,加速紅細胞破壞并可引起溶血。③轉鐵蛋白從尿中喪失過多,造成體內鐵的運輸障礙。
4、皮膚 尿毒癥病人皮膚常呈灰黃色并有瘙癢,皮膚的顏色與貧血和尿色素(urochrome)在皮膚內積聚有關。體內蓄積的尿素可通過汗腺排出,在皮膚表面形成結晶狀粉末稱為尿素霜,常見于面部、鼻、頰等處。瘙癢的原因不清楚,可能與尿素對神經末梢的刺激有關。
5、神經系統 腦組織中大量尿素沉積,滲透壓增高,可引起腦水腫,有時有點狀出血和小軟化灶。毒性物質并可損傷神細胞引起神經細胞變性,血管通透性增高加重腦水腫。尿毒癥晚期病人可出現昏睡、抽搐、木僵、昏迷等癥狀。
如何預防尿毒癥
1、定期體檢
老年人應每半年或1年做1次健康體檢,體檢項目應包括腎功能(血肌酐、尿素氮、肌酐清除率)、腎B超、尿液分析等。如果體檢發現異常,應該積極尋找病因,進行積極治療。
2、預防能導致腎功能損害的疾病發生
腎功能損害往往是尿毒癥的早期表現,對于已發生的可能會導致腎功能損害的疾病,如腎炎、腎結石等要積極進行治療,控制其發展并密切監測腎功能,最敏感的指標是肌酐清除率,應每3到6個月復查1次。
3、避免使用腎毒性藥物與接觸有毒物質
一些藥物或是毒物可導致腎功能損害或是引發腎臟疾病,應該避免使用,常用的藥物有去痛片、撲熱息痛等,如果長期服用這些藥物,可引起腎乳壞死、間質性腎炎等疾病,這些疾病都有可能發展為尿毒癥;常見的可導致腎功能損害的有毒食物有毒蘑菇、河豚等,在食用這些類食物時應該先確定是否有毒,不然不要食用。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孩子腎積水該如何應對
2024-10-21皮膚膿皰疹是否會引發小兒腎炎?
2024-10-21頭孢克肟顆粒的作用是什么
2024-10-21如何判斷是否得了腎炎?
2024-10-21如何判斷尿檢結果是否正常
2024-10-21小男孩尿檢報告異常,情況嚴重嗎?
2024-10-21小兒腎炎能否被完全治愈?
2024-10-21如何進行腎內科的網上掛號
2024-10-21
熱門文章
什么是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腎病主要有哪些癥狀?
2024-10-23什么是高血壓腎病?高血壓腎病什么癥狀?
2024-10-23腎虛吃什么藥好得快
2024-10-22高血壓腎病如何區分良惡性?高血壓腎病患者的預期壽命是多長?
2024-10-22糖尿病腎病該怎么治療
2024-10-18糖尿病腎病有哪些常見癥狀?
2024-10-17腎陰虛證的常見癥狀與識別方法
2024-10-14老人罹患腎囊腫合并多種基礎病 單孔腹腔鏡技術實現“微創”切除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