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腎病分為五個階段 糖尿病腎病怎么治?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全身微血管病性合并癥之一,因此發生糖尿病腎病時也往往同時合并其他器官或系統的微血管病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外周神經病變。1型糖尿病病人發生糖尿病腎病多在起病10-15年左右,而2型糖尿病病人發生糖尿病腎病的時間則短,與年齡大、同時合并較多其他基礎疾病有關。
根據糖尿病腎病的病程和病理生理演變過程,Mogensen曾建議把糖尿病腎病分為以下五期:
1。腎小球高濾過和腎臟肥大期
這種初期改變與高血糖水平一致,血糖控制后可以得到部分緩解。本期沒有病理組織學損傷。
2。正常白蛋白尿期
GFR高出正常水平。腎臟病理表現為GBM增厚,系膜區基質增多,運動后尿白蛋白排出率(UAE)升高(>20μg/min),休息后恢復正常。如果在這一期能良好的控制血糖,病人可以長期穩定處于該期。
3。早期糖尿病腎病期,又稱“持續微量白蛋白尿期”
GFR開始下降到正常。腎臟病理出現腎小球結節樣病變和小動脈玻璃樣變。UAE持續升高至20~200μg/min 從而出現微量白蛋白尿。本期病人血壓升高。經ACEI或ARB類藥物治療,可減少尿白蛋白排出,延緩腎臟病進展。
4。臨床糖尿病腎病期
病理上出現典型的K-W結節。持續性大量白蛋白尿(UAE>200μg/min)或蛋白尿大于500mg/d,約30%病人可出現腎病綜合征,GFR持續下降。該期的特點是尿蛋白不隨GFR下降而減少。病人一旦進入IV期,病情往往進行性發展,如不積極加以控制,GFR將平均每月下降1ml/min。
5。終末期腎衰竭
GFR<10ml/min。尿蛋白量因腎小球硬化而減少。尿毒癥癥狀明顯,需要透析治療。
以上分期主要基于1型糖尿病腎病,2型糖尿病腎病則不明顯。
蛋白尿與糖尿病腎病進展關系密切。微量白蛋白尿不僅表示腎小球濾過屏障障礙,同時還表示全身血管內皮功能障礙并發現其與心血管并發癥密切相關。
糖尿病腎病的腎病綜合征與一般原發性腎小球疾病相比,其水腫程度常更明顯,同時常伴有嚴重高血壓。由于本病腎小球內毛細血管跨膜壓高,加之腎小球濾過膜蛋白屏障功能嚴重損害,因此部分終末期腎衰竭病人亦可有大量蛋白尿。
診斷和鑒別診斷糖尿病病人臨床上出現腎臟損害應考慮糖尿病腎病,家族中有腎臟病者、明顯高血壓、胰島素抵抗,GFR明顯過高或伴嚴重高血壓者為發生糖尿病腎病的高危因素。微量白蛋白尿是診斷糖尿病腎病的標志。微量白蛋白尿指UAE持續升高20~200μg/min,或尿白蛋白30~300mg/24h或尿白蛋白:尿肌酐為30~300μg/mg。
由于微量白蛋白尿是臨床診斷早期糖尿病腎病的主要線索,目前美國糖尿病協會建議,對于1型糖尿病病人,起病5年后就要進行尿微量白蛋白的篩查;而對于2型糖尿病則在確診糖尿病時應同時檢查。但一次檢查陽性,還不能確診為持續微量白蛋白尿,需要在3~6月內復查,如果3次檢查中2次陽性,則可確診;如為陰性,則應每年檢查一次。
微量白蛋白尿還與糖尿病的其他多種并發癥有關,包括高血壓、高脂血癥、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等。因此出現微量白蛋白尿不一定就代表發生了糖尿病腎病,其出現以后是否必然進展到明顯蛋白尿進而慢性腎衰退尚存在爭議。在幾個較大系列的長期觀察中發現有微量白蛋白尿的糖尿病病人,10年中僅有30%~45%轉為臨床顯性蛋白尿,另有30%微量白蛋白尿消失,這在2型糖尿病中更明顯。因此應多次檢查、連續隨訪才可判定。
明顯蛋白尿(>500mg/d)或腎病綜合征等均提示腎臟病變明顯,在1型糖尿病中,凡有蛋白尿同時合并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特別是青春期后的病人,幾乎可以確定為糖尿病腎病。
2型糖尿病伴有蛋白尿的糖尿病病人,在診斷糖尿病腎病之前必須仔細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蛋白尿的原因,尤其對于不能明確發病時間的2型糖尿病病人。臨床上出現下列情況應考慮糖尿病合并了其他腎臟病:①有明顯蛋白尿但無明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②急性腎損傷;③腎炎性血尿,尿沉渣以畸形紅細胞為主或有紅細胞管型;④不伴高血壓的腎病綜合征;⑤短期內蛋白尿明顯增加等。出現上述情況應考慮腎活檢以除外其他原因的腎小球病。
治療糖尿病腎病治療依不同病期而異。臨床上主要針對以下幾方面:
1。控制血糖
糖基化血紅蛋白(HbA1c)應盡量控制在7.0%以下。嚴格控制血糖可部分改善異常的腎血流動力學;至少在1型糖尿病可以延緩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現;減少已有微量白蛋白尿者轉變為明顯臨床蛋白尿。
2。控制血壓
糖尿病腎病中高血壓不僅常見,同時是導致糖尿病腎病發生和發展重要因素。降壓藥物首選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該類藥物具有改善腎內血流動力學、減少尿蛋白排出,抑制系膜細胞、成纖維細胞和巨噬細胞活性,改善濾過膜通透性等藥理作用。即使全身血壓正常的情況下也可產生腎臟保護功能,且不依賴于降壓后血流動力學的改善。ACEI的副作用主要有高鉀血癥、腎功能減退和干咳等。降壓的靶目標在伴有蛋白尿者血壓為130/80mmHg。β受體阻滯劑和利尿劑因其潛在的糖脂代謝紊亂作用不主張納入一線用藥,除非合并心動過速或明顯水腫。鈣通道阻滯劑(CCB)在糖尿病腎病病人中的腎臟保護功能尚不明確,但地爾硫卓類的作用似乎優于雙氫吡啶類,后者不推薦單獨用于糖尿病腎病病人。
3。飲食療法
高蛋白飲食加重腎小球高灌注、高濾過,因此主張以優質蛋白為原則。蛋白質攝入應以高生物效價的動物蛋白為主,早期即應限制蛋白質攝入量至0.8g/(kg·d),對已有大量蛋白尿和腎衰竭的病人可降低至0.6g/(kg·d)。中晚期腎功能損傷病人,宜補充α-酮酸。另外,有人建議以魚、雞肉等部分代替紅肉類(如牛肉、羊肉、豬肉),并加用多不飽和脂肪酸。此外也不必過分限制植物蛋白如大豆蛋白的攝入。
4。終末期腎臟病的替代治療
進入終末期腎衰竭者可行腎臟替代治療,但其預后較非糖尿病者為差。
糖尿病腎病病人本身的糖尿病并發癥多見,尿毒癥癥狀出現較早,應適當放寬腎臟替代治療的指征。一般內生肌酐清除率降至10~15ml/min或伴有明顯胃腸道癥狀、高血壓和心力衰竭不易控制者即可進入維持性透析。血液透析與腹膜透析的長期生存率相近,前者利于血糖控制、透析充分性較好,但動靜脈內瘺難建立,透析過程中易發生心腦血管意外;后者常選用持續不臥床腹膜透析(CAPD),其優點在于短期內利于保護殘存腎功能,因不必應用抗凝劑故在已有心腦血管意外的病人也可施行,但以葡萄糖作為滲透溶質使病人的血糖水平難以控制。
5。器官移植
對終末期糖尿病腎病的病人,腎移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在美國約占腎移植病人的20%。近年來尸體腎移植的5年存活率為79%,活體腎移植為91%,而接受透析者其5年存活率僅43%。活體腎特別是親屬供腎者的存活率明顯高于尸體腎移植。但糖尿病腎病病人移植腎存活率仍比非糖尿病病人低10%。單純腎移植并不能防止糖尿病腎病再發生,也不能改善其他的糖尿病合并癥。
胰腎雙器官聯合移植有可能使病人糖化血紅蛋白和血肌酐水平恢復正常,并改善其他糖尿病合并癥,因此病人的生活質量優于單純腎移植者。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腎梗塞是怎樣一種疾病?
2024-10-22腎炎是否會造成不育不孕
2024-10-22多囊腎影響生活的癥狀及手術費用
2024-10-22腎臟不好中醫調理的費用受哪些因素影響
2024-10-22尿毒癥是怎樣一種疾病?
2024-10-22腎膿腫是怎樣一種疾病?
2024-10-22腎臟受損會有哪些不良影響?
2024-10-22腎病患者如何安全有效地減肥?
2024-10-22
熱門文章
什么是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腎病主要有哪些癥狀?
2024-10-23什么是高血壓腎病?高血壓腎病什么癥狀?
2024-10-23腎虛吃什么藥好得快
2024-10-22高血壓腎病如何區分良惡性?高血壓腎病患者的預期壽命是多長?
2024-10-22糖尿病腎病該怎么治療
2024-10-18糖尿病腎病有哪些常見癥狀?
2024-10-17腎陰虛證的常見癥狀與識別方法
2024-10-14老人罹患腎囊腫合并多種基礎病 單孔腹腔鏡技術實現“微創”切除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