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衰竭的護理措施介紹 慢性腎衰竭食譜推薦
腎衰竭是腎臟比較嚴重的病變,嚴重的甚至會造成患者的死亡,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積極的做治療。那么腎衰竭患者如何護理呢?
很多的人在治療腎衰竭的時候只是單純的去做治療,其實我們在做治療的時候還需要考慮的就是做好對于患者的護理工作,幫助患者更快的恢復健康。
腎衰竭患者如何護理
1。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注意體溫、呼吸、脈搏、心率、心律、血壓等變化。急性腎功能衰竭常以心力衰竭、心律紊亂、感染、驚厥為主要死亡原因,應及時發現其早期表現,并隨時與醫生聯系。
2。保證患兒臥床休息
休息時期視病情而定,一般少尿期、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多尿期均應臥床休息,恢復期逐漸增加適當活動。
3。營養護理
少尿期應限制水、鹽、鉀、磷和蛋白質入量,供給足夠的熱量,以減少組織蛋白的分解。不能進食者從靜脈中補充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等。透析治療時患兒丟失大量蛋白,所以不需限制蛋白質入量,長期透析時可輸血漿、水解蛋白、氨基酸等。
4。精確地記錄出入液量
口服和靜脈進入的液量要逐項記錄,尿量和異常丟失量如嘔吐物、胃腸引流液、腹瀉時糞便內水分等都需要準確測量,每日定時測體重以檢查有無水腫加重。
5。 嚴格執行靜脈輸液計劃
輸液過程中嚴密觀察有無輸液過多、過快引起肺水腫癥狀,并觀察其他副作用。
腎衰竭患者患者身體十分的虛弱,我們需要做好患者的飲食規劃,保證患者的營養供給,幫助患者早日恢復身體抵抗力。同時還需要做好后期預防感染的工作,將疾病的危害降到最小。
慢性腎衰竭食譜推薦,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1。玉米西瓜香蕉湯:玉米須60克,西瓜皮200克(干品50克),香蕉3條,冰糖適量。將玉米須,西瓜皮洗凈,西瓜皮切塊。香蕉剝去皮。將用料一齊放入沙煲內,加清水4碗,用文火煲至1碗,冰糖調味,分兩次服用。此湯有滋陰祛濕,利尿消腫之功。適用于慢性腎功能衰謁的肝腎陰虛夾濕。癥見肝腎陰虛外,尚有尿頻尿痛,尿流不暢,舌苔根部黃膩等。
2。瓊花蝦仁湯:燕皮100克,豬肉200克,蝦仁200克,雞蛋2只,青菜250克,紅蘿卜片少 許,上湯1碗,豆粉,豬油,味精各適量。將蝦仁和豬肉剁碎,加入1只雞蛋,下少許蔥,鹽,味精,生粉拌勻,用燕皮 ,將 雞蛋打散放在豆腐中,加味精,鹽,生粉拌勻,倒入菜盤中,上面放紅蘿卜,青菜葉,隔水蒸熟。用鍋煮1大碗水,加味精,鹽,水沸,倒入燕皮餛飩,再煮沸10分鐘,再倒入菜盤中和各物即成。此湯有補腎壯陽,補充蛋白質之功。適用于慢性腎功能衰竭多尿期。
3。綠豆湯:綠豆衣或綠豆60克,白糖適量。將綠豆衣或綠豆煎湯,酌加適量白糖。隔日1次,代茶飲。清熱解毒。
4。西瓜汁:西瓜,白糖適量。新鮮成熟西瓜,絞汁,再加適量白糖。隨意飲食。清熱解毒,生津利尿,甚至對尿毒癥病人有效,對各型水腫也有治療作用。
5。參元湯:人參(或西洋參)益氣健脾,桂圓肉養血安神;以人參6克加桂圓肉10枚,共煮內服,對慢性腎功能不全病人貧血、心悸怔忡者,有養血安神之功效。
6。薏米雞湯:雞2000克,薏米500克,清水1500毫升,生姜20克,鹽0。5克,胡椒粉3克,蔥15克 ,料酒15克,味精3克,黨參適量。將雞去凈毛及內臟,剁去腳爪,冼凈,入沸水鍋中氽去血水洗凈。黨參,薏米冼凈, 生姜洗凈拍破,蔥洗凈用整棵。沙鍋加清水,放入雞,薏米,黨參,精鹽,生姜,蔥,胡椒,料酒,置大火上燒開,打去浮沫,改用小火慢燒2小時左右,至雞肉熟為度。從沙鍋中揀出姜,蔥不用,放入味精調味即成。此菜湯鮮味美,肉質細嫩,薏米香甜,有健脾和胃,化氣利水之功效。適用于慢性腎炎,腎衰多尿期,水腫,風濕疼痛,虛勞羸瘦,泄瀉,小便頻等病證,常食之可以健身防癌。
7。山藥大棗粥:小米、大棗、赤小豆、山藥(鮮)各適量,加水共煮成粥,熬時加適量食堿;經常服用;慢性腎功能衰竭病人貧血服用,有健脾利水、和胃養血的功效。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左腎痛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024-10-22腎臟病防治中的“三低”具體指什么?
2024-10-22胸悶伴眼睛疲勞且疑似慢性腎炎怎么辦
2024-10-22出現某些癥狀,會是腎炎嗎?
2024-10-22賣腎屬于違法行為,不能為您提供相關幫
2024-10-22IgA 腎病與隱匿性腎炎有何差異?
2024-10-22腎石通顆粒宜飯前還是飯后服用
2024-10-22腎結晶怎樣有效治療?
2024-10-22
熱門文章
什么是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腎病主要有哪些癥狀?
2024-10-23什么是高血壓腎病?高血壓腎病什么癥狀?
2024-10-23腎虛吃什么藥好得快
2024-10-22高血壓腎病如何區分良惡性?高血壓腎病患者的預期壽命是多長?
2024-10-22糖尿病腎病該怎么治療
2024-10-18糖尿病腎病有哪些常見癥狀?
2024-10-17腎陰虛證的常見癥狀與識別方法
2024-10-14老人罹患腎囊腫合并多種基礎病 單孔腹腔鏡技術實現“微創”切除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