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當飲食加重腎病病情 腎炎患者如何調節飲食
慢性腎炎常常早期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病程持續時間長,不恰當的飲食會加重腎病病情。因此,慢性腎炎患者的飲食要根據病情變化而相應調整。
首先是蛋白質的攝人:發病的早期或急性發作期,有一定程度少尿、水腫癥狀或食欲不好時,蛋白質的攝人要適當進行控制,但不能過分限制,尤其在患者體重下降時,否則可能會影響到機體的免疫力,不利于疾病的康復。一般以每日每千克體重給1克蛋白質為宜。當大量利尿后水腫消退,患者癥狀好轉時,就要及時增加蛋白質攝人量,以補充大量利尿時丟失的蛋白質,對慢性腎病型腎炎患者更是如此。如果慢性腎炎進一步發展,導致腎功能嚴重損害,出現尿毒癥時,腎臟對蛋白質代謝產物的排泄功能降低,使體內血尿素氮增加,此時就要嚴格限制蛋白質攝入量,只供給極少量的蛋白質以維持機體基本代謝需要。
充足的碳水化合物慢性腎炎患者由于限制蛋白質攝人,熱能就主要由碳水化合物來供給,所以如果沒有糖尿病的患者飲食中的糖類應適當提高,以滿足機體對熱能的需求。適宜慢性腎炎患者的食物有粉皮、粉條、土豆、藕粉等。
限制鈉鹽很重要,穩定期的慢性腎炎患者如無明顯水腫,則不必過分限制鹽的攝人,患者有嚴重水腫、出現心力衰竭甚至高血壓腦病時,就要嚴格限制鹽的攝人,不僅不能攝人食鹽,也不能食用含鈉的其他食品,如蘇打餅干、堿面饅頭、肉松,馬腸子,風干肉等,伴有明顯水腫及尿少者,一定要注意水的攝入量。
注意補充維生素和鐵劑,慢性腎炎患者應注意進食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B族及維生素C的食物,如新鮮蔬菜及水果,以防維生素缺乏。慢性腎炎患者常伴有貧血癥狀,主要是造血原料缺乏引起的,所以慢性腎炎患者還應選用一些含鐵質豐富的食物,如豬肝、雞蛋、西紅柿、紅棗以及綠葉蔬菜等,同時也要注意葉酸及維生素B12的補充。
借鑒一下以下食療:
食療一、服用鯽魚粥:鯽魚2條,粳米60克,鮮蘆根6克。凈魚去除內臟洗凈,與燈芯草,粳米共同煮成粥。每日2次,早、晚餐服用,連服20天,宜溫補脾腎、通陽利水。
食療二、服用柿葉糖:鮮柿葉1000克。將鮮柿葉洗凈切碎,加水濃煎,去渣取汁,小火濃縮至粘稠。加白糖吸干藥汁,曬干壓碎,裝瓶配用。每日3次,每次沖服15克,適用于輕度浮腫,腰酸腿軟,入睡盜汗者。
食療三、服用黑芝麻茯苓粥:黑芝麻6克,茯苓20克,粳米60克。茯苓切碎,放入鍋內煎湯,再放入黑芝麻粳米煮粥即成。每日2次,早晚餐服用,連服15天。適用于精神萎糜者。
食療四、服用生姜大棗粥:鮮生姜12克,大棗6枚,粳米90克。生姜洗凈后切碎,用大棗、粳米煮粥。每日2次,做早晚餐服用,可常年服用。選用于輕度浮種,面色萎黃者。
食療五、服用山藥粥:干山藥60克或鮮山藥120克,粳米60克。山藥洗凈切成片,與粳米共同煮成粥。每日2次,早晚餐服用,可常服用,宜溫補脾腎,通陽利水為主。
食療六、服用龜板飲:山藥30克,龜板30克。先將龜板煎2小時,然后加入山藥,黃花同煎,去渣留汁。每日2次,早晚服用,連服1周。適用于尿少,腰以下浮腫者。
慢性腎炎患者在較長的治療歲月中,除按時服藥外,日常飲食調養也十分重要。
(1)宜
①宜多吃淀粉類、易消化食品,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
②宜吃低鉀食物。如蛋類、豬腸、海參、面筋、涼粉、瓜等。
③宜補充鐵,含鐵食物主要有油菜、木耳、紅棗、桂圓小白菜等,可常吃。
④宜吃含鈉量低的食物。豬肉、雞肉、大白菜、菜花、紅柿、芋頭、荸薺、莧菜、韭菜、蘋果、梨等。
⑤宜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如金針菜、鮮藕、蘿卜、胡蘿卜等。南瓜、菜、赤小豆、西瓜、西桃、橘子、胡蘿卜等。
(2)忌
①忌鹽及過咸食物。
②忌鵝、公雞、豬頭肉、海膽等發物。
③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④忌高鈉食物。如油餅、豆腐、蘑菇、紫菜、榨菜、冬菜、雪里紅、蝦米、醬等。
⑤忌高鉀食物。如肉類、內臟、鱔魚、花生、土豆、紅薯、油菜、菠菜、水芹、菜花、香菜、蘑菇、柿餅等。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供血不足能否服用腎寶類藥物
2024-10-24年輕人能否服用腎寶片?
2024-10-24腎病患者能否吃魚肝油,魚肝油有何作用
2024-10-24左腎內有兩個強光回聲伴慧尾是什么情況
2024-10-24慢性腎炎與性生活存在關聯嗎
2024-10-24慢性腎炎是否具有遺傳性
2024-10-24匯仁腎寶的療程通常是幾盒
2024-10-24腎寶片能否提高性能力
2024-10-24
熱門文章
什么是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腎病主要有哪些癥狀?
2024-10-23什么是高血壓腎病?高血壓腎病什么癥狀?
2024-10-23腎虛吃什么藥好得快
2024-10-22高血壓腎病如何區分良惡性?高血壓腎病患者的預期壽命是多長?
2024-10-22糖尿病腎病該怎么治療
2024-10-18糖尿病腎病有哪些常見癥狀?
2024-10-17腎陰虛證的常見癥狀與識別方法
2024-10-14老人罹患腎囊腫合并多種基礎病 單孔腹腔鏡技術實現“微創”切除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