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肚子痛要警惕腎石癥 防腎石癥多吃這些食物
腎石癥很多時候會引起肚痛、惡心血尿等癥狀。小兒肚子痛要警惕腎石癥。很多時候小兒肚痛基本都會認為是腸胃的問題,其實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腎石癥引起的,因為其發病率比較低,因此就有可能被忽略。
小兒肚子痛要警惕腎石癥
兒童腎結石臨床表現不典型,主要表現為疼痛、血尿、惡心、嘔吐,可出現發熱、畏寒、寒顫等全身癥狀。
不會說話的幼兒,常表現為不時的哭鬧,小便時哭鬧得更加厲害,或者出現血尿、發燒、寒顫、不欲食等癥狀。因為腎結石引起的腎區疼痛常從腰部或側腹部向下放射至膀胱區外陰部及大腿內側,常常是劇烈疼痛,孩子哭鬧,大汗淋漓,惡心嘔吐,也有發生疼痛性休克需要急救的。
如果家長們發現小兒有肚子痛的癥狀,可以再留心一下有沒有其他的相關癥狀,如冒冷汗、寒顫等癥狀。出現這種情況的話,就很可能是腎石癥引起的,因此應該及時上醫院檢查治療。
小兒腎石癥有時候有一些癥狀與感冒、肚子痛等等的癥狀有一定的相似。一定要正確的認識腎石癥的一些癥狀表現等相關知識,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小兒出現這些癥狀也要警惕腎石癥
1、無癥狀:見于表面光滑的小結石,能自動排出而不引起明顯癥狀。此外,固定在腎盂或下腎盞內內不移動而又無感染的結石,可長期存在不引起癥狀,或僅有輕度腰部不適或酸脹感,在拍攝腹部X線平片或B型超聲波檢查時偶然發現。
2、疼痛:脹痛或鈍痛是由于較大結石在腎盂或腎盞內壓迫、磨擦或引起積水所致,多發生于患側肋脊角或上腹部,少數單側腎結石由于對側腎區反射痛而發生雙側腰痛。腎絞痛是較小結石在腎盂或輸尿管內移動,引起輸尿管痙攣所致,偶由血塊引起。可以劇烈運動為誘因,常突然發作,疼痛始于背、腰或肋腹部,沿輸尿管向下腹部、大腿內側、外陰部等處放射,在男性,有的疼痛以睪丸處最為嚴重,并可伴取蹲下踡曲位或輾轉不安,歷時數分鐘至數小時,待結石停止移動或膀胱后疼痛突然消失。體檢可有患側腎區叩擊痛,輸尿管點或膀胱區壓痛。結石移動至膀胱粘膜下層,則可引起尿頻、尿急、尿痛,此應與尿路感染鑒別。
3、血尿:結石移動擦傷腎盂和輸尿管粘膜,引起鏡下或肉眼血尿,多與疼痛同時發生。約20%~25%患者結石排出時無血尿。
4、尿閉:因結石引起急性腎后性尿閉可見于;①雙側腎或輸尿管結石完全梗阻;②孤立腎的結石梗阻;③患側腎或輸尿管結石梗阻,對側病腎或正常腎發生反射性腎排泄功能暫時停止。
小兒防腎結石要多吃這些食物
1、多喝水。預防腎結石,第一步是多喝水(也可能只需要這一步)。240毫升的杯子,每天至少喝六到八杯。盡管喝水一直是不錯的選擇,但其他無咖啡因、無酒精的飲料也不錯(如果尿液中草酸鹽濃度過高,醫生會提醒您不要喝太多去咖啡因茶)。每天喝大量的水是預防腎結石最好的方法之一,每天至少六到八杯。
2、多吃奶制品。大多數腎結石(大約90%)的成分為鈣和草酸鹽。由于奶制品中富含鈣質,醫生過去曾建議所有腎結石患者少吃這類食品。但最近的研究顯示,食用奶制品實際上可以降低患腎結石的風險,因為其中的鈣質可以幫助機體清除其他容易形成結石的物質。但是,醫生可能會建議您不要吃鈣質補充藥物。如果您患有腎結石,請咨詢醫生,飲食中含有多少鈣質是安全的。
3、多攝入維生素A。維生素A對維護尿路整體健康是必需的。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包括:紅薯、南瓜、筍瓜、椰菜,以及胡蘿卜。健康成年人維生素A的建議每日供給量(RDA)為5000國際單位,平衡的多樣化飲食可輕松滿足這一要求。您不要急于服用維生素A補充藥物,如果攝入過多維生素A,機體無法將其排出,會積累產生毒性。
4、增加維生素B的攝入量??茖W家發現,維生素B6可降低血液中草酸鹽的含量,從而預防結石的形成。鎂似乎也可以預防結石。醫生可能會建議每日補充維生素B6或鎂(或兩者的混合制劑)。補充維生素B6時,每天不要超過25毫克。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腎病嚴重,中成藥補腎能否一起使用?
2024-10-24服用腎寶片期間抽煙是否有影響?
2024-10-24購買補腎類藥品價格越高效果越好嗎?
2024-10-24七葉皂苷鈉片有無副作用,腎炎患者能否
2024-10-24服用腎寶片期間能否喝毛冬青泡的水
2024-10-24請問哪里能買到匯仁腎寶口服液?
2024-10-24血小板凝集率增高應如何應對
2024-10-24慢性腎炎患者服用黃芪顆粒效果如何?
2024-10-24
熱門文章
什么是糖尿病腎?。刻悄虿∧I病主要有哪些癥狀?
2024-10-23什么是高血壓腎???高血壓腎病什么癥狀?
2024-10-23腎虛吃什么藥好得快
2024-10-22高血壓腎病如何區分良惡性?高血壓腎病患者的預期壽命是多長?
2024-10-22糖尿病腎病該怎么治療
2024-10-18糖尿病腎病有哪些常見癥狀?
2024-10-17腎陰虛證的常見癥狀與識別方法
2024-10-14老人罹患腎囊腫合并多種基礎病 單孔腹腔鏡技術實現“微創”切除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