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運動可促腎病康復 起床四大步腎病早康復
其實不少的人都知道腎病綜合癥如今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是非常常見的疾病了,很多的人都是非常重視這種疾病的,其實想要了解這個問題還是很簡單的,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腎病綜合癥的是什么。
腎病綜合癥的病因:
1、系統性紅斑狼瘡:狼瘡性腎炎多見于20~40歲婦女,其中20%~50%呈現腎病綜合癥的臨床表現。
2、糖尿病腎?。耗I病綜合癥的病因是什么?出現大量蛋白尿及腎病綜合癥,眼底檢查多存在微動脈瘤,早期腎臟體積增大,腎血漿流量及腎小球濾過率增加或正常,后期腎功能減退。
3、紫癜性腎炎:好發于青少年,臨床可表現為腎病綜合癥,腎外表現主要有四肢遠端的紫癜、腹痛、關節痛等。
4、惡性腫瘤:各種惡性腫瘤均可引起腎病綜合癥,甚至以腎病綜合癥為早期臨床表現。腎病綜合癥的病因是什么?如乳腺癌、肺癌、胃癌、結腸癌和淋巴增生性疾病??砂l生腎病綜合癥。
5、淀粉樣變性:淀粉樣變腎病有原發性和繼發性之分,后者多繼發于慢性感染(如結核、麻風或慢性肺化膿癥等)、腫瘤、多發性骨髓瘤及類風濕性關節炎。
合理運動可促進腎病的康復
首先,在剛開始進行運動的時候,要選擇一些運動量比較小的運動,如散步,簡單的,不帶有大幅度肢體動作的健身操類等的適應性運動。這些運動運動量小,能使長期不運動的腎病患者身體慢慢的適應運動的節奏,而不至于因為猛然間做大量運動而導致機體受損。
其次,在適應性運動進行一段時間后,如果感覺身體適應度不錯,相關腎病檢查沒有什么問題或者是癥狀有好轉的話,可以進行一些運動量稍微大一點的運動,如慢跑,打太極拳等。這些運動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及免疫力,促進消化和吸收以及有毒物質的排泄。這對于保持腎臟的代謝能力以及恢復病損有著很大的幫助。
再次,盡量選擇在環境較好的地方和時間運動,避免因為環境不穩定而對身體造成危害。比如不要在溫度過高或者過低的時候出門運動,也不要在雨雪天氣運動。腎病患者本就身體虛弱,環境不好很容易誘發各種疾病,從而加重腎病病情,得不償失。要明白運動是為了腎病的康復,而不是單純為了強身健體。
最后,在運動的過程中,要不斷的自我感覺,并及時和醫生進行溝通,同時要堅持進行各種腎病檢查。目的是要準確的掌握自身情況,用科學數據來檢測運動對自己身體產生的影響,如果感覺良好,相關腎病檢查沒有問題,在醫生的允許下可以繼續保持運動。如果感覺不舒服,或是腎病檢查顯示病情反而惡化的話,則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減少運動量,直至調整至合適的程度。
起床四大步 腎病早康復
1、 早睡早起。早睡可以養腎,使腎臟得到充分的休息時間。早起可以使腎臟的功能得到加強。早睡早起可以合理的調節腎臟的工作與休息節奏,不至于使腎臟功能紊亂,以達到康復的目的。
2、 起床后飲用一杯溫涼白開水。在夜間睡覺的時候,人的身體也是在不斷代謝中,積累的有害物質和代謝廢物只有在人起床后才能排泄出來,起床后飲用一杯溫涼白開水,可以很好的清洗并帶走這些物質,利便利尿,達到養腎的目的。
3、 適當運動。適當的晨練可以使身體器官從夜晚的休息狀態中迅速而有效的進入工作狀態,適當晨練的強度又不至于對身體產生很大的刺激。很多人選擇早上喝咖啡來刺激自己的精神狀態,這對腎臟是有一定損害的。而適當的運動能增加人體免疫力,避免消化不良,減輕腎臟負擔。
4、重視早餐。早上適當運動之后,一定要進食。早餐對于健康人來說是很重要的,而對于腎病患者來說尤其重要。腎臟作為人體內重要的代謝器官,需要消耗很大的能量,而早餐作為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其攝入的能量對腎臟而言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如果腎病患者不吃早餐或吃的不夠好,會導致攝入能量不足,腎臟功能會受到影響。而在午餐或者晚餐的時候又會代償性的加餐,反而會加重腎臟代謝負擔。所以一頓營養豐富的早餐,對于腎病患者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腎病嚴重,中成藥補腎能否一起使用?
2024-10-24服用腎寶片期間抽煙是否有影響?
2024-10-24購買補腎類藥品價格越高效果越好嗎?
2024-10-24七葉皂苷鈉片有無副作用,腎炎患者能否
2024-10-24服用腎寶片期間能否喝毛冬青泡的水
2024-10-24請問哪里能買到匯仁腎寶口服液?
2024-10-24血小板凝集率增高應如何應對
2024-10-24慢性腎炎患者服用黃芪顆粒效果如何?
2024-10-24
熱門文章
什么是糖尿病腎???糖尿病腎病主要有哪些癥狀?
2024-10-23什么是高血壓腎?。扛哐獕耗I病什么癥狀?
2024-10-23腎虛吃什么藥好得快
2024-10-22高血壓腎病如何區分良惡性?高血壓腎病患者的預期壽命是多長?
2024-10-22糖尿病腎病該怎么治療
2024-10-18糖尿病腎病有哪些常見癥狀?
2024-10-17腎陰虛證的常見癥狀與識別方法
2024-10-14老人罹患腎囊腫合并多種基礎病 單孔腹腔鏡技術實現“微創”切除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