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蛋白尿的病因
當尿中蛋白質含量增加,普通尿常規檢查即可測出,稱蛋白尿。 如果尿蛋白含量≥3.5g/24h,則稱為大量蛋白尿。在正常情況下,由于腎小球濾過膜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健康人尿中蛋白質(多指分子量較小的蛋白質)的含量很少(每日排出量小于150 mg),蛋白質定性檢查時,呈陰性反應。在病理情況下,如患有腎病時,濾過膜的濾過作用會發生改變。慢性腎炎、紫癜性腎炎、狼瘡性腎炎、糖尿病腎病等典型的診斷標準之一就是尿常規檢查時,蛋白尿和血尿同時出現異常,高度懷疑腎病。
正常尿液中蛋白質甚少,不超過7~10mg/24h,用普通尿常規檢查測不出。 斷裂,電荷屏障損傷,腎臟通透性增強,濾過膜上帶負電荷的糖蛋白減少或消失,都會導致帶負電荷的血漿蛋白濾過量比正常時明顯增加。故此期在臨床上形成蛋白尿。
病因
腎前性蛋白尿
腎前性蛋白尿,也就是說導致蛋白尿的病因不在腎臟,而是在血液達到腎臟之前就已經出現了能夠產生蛋白尿的病因,比如大量肌肉組織損傷、過量溶血、多發性骨髓瘤、單核細胞性白血病等。這些疾病所導致的蛋白尿,都不是因為腎臟的問題,腎臟功能是完好的。
腎性蛋白尿
腎小球性:鏈球菌感染后腎炎(也可由肺炎球菌、沙門菌、水痘或乙型肝炎病者、原蟲感染以及肺感染性的甲狀腺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淋巴細胞白血病等引起)、急進性腎炎、糖尿病性腎病、腎病綜合征、肺出血腎炎綜合征、感染性心內膜炎腎炎、腎動脈硬化、腎淀粉樣變性、先天性腎炎等。
腎小管性:Fanconi綜合征,重金屬中毒(汞中毒、鎘中毒、鉛中毒等)、wilson病、腎小管性酸中毒、腎盂腎炎、多發性骨髓瘤腎病、腎移植后排異反應等。
腎后性蛋白尿
見于輸尿管以下尿路組織壞死,化膿、缺血、炎癥、腫瘤等。或尿內混入精液、尿路炎癥、混入陰道分泌物等。
功能性蛋白尿
也就是腎臟等本身并無器質性的病變,見于劇烈運動、體味改變、發熱等情況,可出現蛋白尿。
(責任編輯:陸偉祥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彤輝羅布麻茶的成分和功效是什么?
2024-10-24冬天手腳冰冷,吃萸蓯強腎膠囊能改善嗎
2024-10-24腎寶片的效果和作用如何
2024-10-24腎石通沖劑自行加量服用有無問題
2024-10-24服用腎寶片多久能見效
2024-10-24自行網上買藥嘗試效果可行嗎
2024-10-24重度腎積水患者牙疼能否吃甲硝唑?
2024-10-24想購買腎寶片,何處能買到
2024-10-24
熱門文章
什么是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腎病主要有哪些癥狀?
2024-10-23什么是高血壓腎病?高血壓腎病什么癥狀?
2024-10-23腎虛吃什么藥好得快
2024-10-22高血壓腎病如何區分良惡性?高血壓腎病患者的預期壽命是多長?
2024-10-22糖尿病腎病該怎么治療
2024-10-18糖尿病腎病有哪些常見癥狀?
2024-10-17腎陰虛證的常見癥狀與識別方法
2024-10-14老人罹患腎囊腫合并多種基礎病 單孔腹腔鏡技術實現“微創”切除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