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傷后怎么辦?
凍傷最易發生于手、足、指、趾、耳等處。低溫寒冷是造成凍傷的主要因素,但是否發生凍傷還與其它因素有關:①氣候因素:包括空氣的濕度、流速和天氣驟變等。潮濕和風速大都加快身體的散熱;②局部因素:任何使局部血液循環發生障礙,熱量減少的因素均可導致凍傷,如長時間站立或浸泡水中等;③全身因素:凍傷與否與身體素質和當時的身體狀況有關,如疲勞、虛弱、緊張、饑餓,創傷等均可減弱人體對外界溫度變化調節和適應能力,使局部熱量減少。
凍傷發生后,尤其是全身凍傷,是否進行現場搶救直接關系到傷病員的預后。
首先必須迅速脫離受凍現場,防止繼續冷凍,搬入溫暖的室內,因為即刻CPR(心肺復蘇)若不能使心臟溫度上升則自主循環難以恢復。
嚴重凍傷的急救:
1、合理的溫水復溫:迅速脫掉傷者的衣襪,將凍傷部位(包括脫不掉的衣服)放于40~42℃溫水中快速融化復溫,15~30分鐘使凍區恢復感覺,皮膚恢復至深紅或紫紅,組織變軟。
2、繼續保溫及保護受凍部位:復溫后的部位用毛毯等柔軟保暖物繼續保溫,切忌擠壓并防止意外外傷發生。
3、對癥治療:復溫中劇烈疼痛可止痛,治療并發癥如休克等。
4、度過休克期,可用熱飲料促進血循環,及利用食物熱動力效應。
5、嚴重凍傷者復溫后,可每日兩次將凍肢置于40℃洗必泰或呋喃西林溶液中20分鐘,連續6天,處理創面并外用消炎藥,可靜脈注射低分子右旋糖酐改善下肢微循環。
凍僵的急救:快速融化復溫,在數小時內使中心體溫迅速回升度過凍僵狀態。有自主脈搏時應柔和地做人工呼吸并緩慢加溫,不要做胸外心臟按壓以免引起室顫。注意復溫后防止休克、代謝性酸中毒及室顫,可早期輸液(低滲或等滲),糾正脫水及血氣、pH,并控制感染。
1、全身浸泡法:將受凍者置于34~35℃溫水中,5分鐘后將水溫提高至42℃以防止劇烈疼痛及突然體溫升高引起室顫,當受凍者呼吸、心跳、知覺恢復,出現寒戰、肢體發軟、皮膚紅潤有熱感后,停止復溫,用藥物防止寒戰以減少氧耗,
2、其他復溫方法:如熱飲,溫溶液靜脈注射,吸入濕熱空氣,腹膜透析復溫等。
(責任編輯:家醫編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哪里治療脫發好?
2024-10-21楚州區治療脫發哪家醫院靠譜?
2024-10-21接吻后伴侶嘴角破損,自己嘴唇外起水皰
2024-10-21南和縣治療脫發哪家醫院靠譜?
2024-10-21腋臭如何有效處理?
2024-10-21小孩晚上哭鬧且頭發稀少是缺鋅導致的嗎
2024-10-21寶寶嘴唇有白點是什么原因?
2024-10-21寶寶掉頭發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2024-10-21
熱門文章
雞皮膚怎么治?專業解讀與護理指南
2024-10-23得了魚鱗病該怎么辦?看這篇就夠了!
2024-10-23得了濕疣會有哪些癥狀
2024-10-22香港腳是怎么得的?怎么治才能除根?
2024-10-22什么是病毒疣?——全面解析病毒疣的定義、成因及防治策略
2024-10-21去除扁平疣的小妙招
2024-10-21濕疣是什么引起的
2024-10-21濕疣能治好嗎?一文詳解治療前景
202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