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的分類和癥狀
濕疹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期,急性和慢性濕疹有明顯的特征 亞急性期常是急性期緩解的過程或是向慢性期過渡的表現。
1、急性濕疹
表現為原發性及多形性皮疹。常在紅斑基礎上有針頭到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皰疹,嚴重時有小水皰,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楚。在損害的外周,上述多形性皮疹逐漸稀疏。瘙癢較重,常因搔抓使皮疹形成糜爛面,并有漿液性滲出及結痂。如伴有繼發感染可形成膿皰、膿液及膿痂,相應淋巴結可腫大。感染嚴重時可伴有發熱等全身癥狀。
急性濕疹的分布常對稱,多見于面、耳、手、足、前臂、小腿等外露部位,嚴重時可擴展全身。自覺癥狀有劇烈瘙癢和灼熱感,可陣發加重,尤以晚間加劇,影響睡眠及工作。有些患者先有皮膚損傷或蟲咬等損害的化膿性感染灶,其膿性液滲出物中的細菌毒素和組織分解產物涂布于周圍皮膚,引起創傷周圍紅斑、丘疹、丘皰疹、水皰及膿皰等多形性損害,逐漸向外擴展,如未及時治療,可在遠隔部位,發生紅斑、丘疹及水皰性損害,瘙癢劇烈,稱為傳染性濕疹樣皮炎(infectiouseczematoiddermatitis),其皮損紅腫滲出較多,發展快。似急性濕疹,但膿液更多。病程一般為1—2周,如處理不當或反復發作可成慢性。
2、亞急性濕疹
濕疹在急性發作后,紅腫及滲出減輕,進入亞急性階段,可有丘疹及少量丘皰疹,呈暗紅色。水皰和糜爛逐漸愈合,可有鱗屑,瘙癢及病情漸輕好轉。有的可因再次暴露于致敏原、新的刺激或處理不當及搔抓過度再呈急性發作或可時輕時重,經久不愈發展為慢性濕疹。
3、慢性濕疹
常由急性及亞急性期遷延而成,或自開始炎癥即不十分嚴重,有散在紅斑及丘疹或皮膚搔癢所致的抓痕。久之患部皮膚肥厚,表面粗糙,呈苔蘚樣變,有色素沉著或部分色素減退區和鱗屑等,可時輕時重,延續數月或更久。
慢性濕疹好發于手、足、小腿、肘窩、股部、乳房、外陰及肛門等處,多對稱發病。由于發病部位不同,表現也有所異。
①手部濕疹
因接觸外界各種刺激因子機會較多。活動頻繁,故發病率高。多數起病緩慢,在手背手指等處出現暗紅斑塊,浸潤肥厚明顯,邊緣清楚,表面 干燥粗糙,直徑可1-2至數厘米或更大,冬季常有裂隙,在足部的跟部常有類似損害。如由足癬誘發產生,是足癬濕疹化病變。
②肘部濕疹
常見于肘關節的屈側或伸面,分布對稱,為邊緣清楚的斑塊。皮損干厚覆以少許鱗屑,可有輕度苔蘚樣變。如遇刺激可急性發作。乳房濕疹多見予哺乳期婦女,乳頭和乳暈及乳房下呈暗紅斑、丘疹和丘皰疹,邊界不清楚可伴有糜爛。滲出和裂隙,瘙癢明顯,可一側或對稱,停止哺乳后易痊愈。
③外陰、陰囊和肛門濕疹
瘙癢劇烈,常因過度搔抓、熱水燙洗而呈紅腫、滲出和糜爛,慢性者呈苔蘚樣變。
④小腿濕疹
特別是位于小腿內側下部的慢性濕疹常繼發于下肢靜脈曲張。初起為暗紅斑,邊界不清楚,繼而出現小丘疹、丘皰疹,易滲出,產生糜爛和潰瘍。久之,皮膚明顯增厚,硬化,伴有色素沉著。重時可誘發自身致敏性皮炎。在四肢、軀干、面部等遠隔部位突然對稱地出現多數散在或群集性小丘疹、丘皰疹,有時皮損呈玫瑰糠疹樣分布及排列,瘙癢劇烈,可伴有淺淋巴結腫大,也可伴有低熱及全身不適。原發病灶好轉后自身致敏性皮炎可逐漸消退。
(責任編輯:家醫編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手上起小水泡該如何處理
2024-10-22寶寶臉上長滿紅疙瘩是什么原因
2024-10-22肚臍眼癢癢是怎么回事?
2024-10-22為什么會起脂肪粒
2024-10-22女生第一次后下體大量流血怎么回事
2024-10-22陰部起痘且能擠出東西是怎么回事
2024-10-22臉上長了一些大塊斑是怎么回事?
2024-10-22指甲蓋出現小白點是什么原因?
2024-10-22
熱門文章
疣體是什么樣的
2024-10-24科學飲食,帶狀皰疹哪些蔬菜不能吃
2024-10-24雞皮膚治療的優選方案
2024-10-24雞皮膚怎么治?專業解讀與護理指南
2024-10-23得了魚鱗病該怎么辦?看這篇就夠了!
2024-10-23得了濕疣會有哪些癥狀
2024-10-22香港腳是怎么得的?怎么治才能除根?
2024-10-22什么是病毒疣?——全面解析病毒疣的定義、成因及防治策略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