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上長黃褐斑的原因 4大中藥祛斑秘方
說起黃褐斑,想必大家一定都略有耳聞。該病給很多愛美的女性朋友著實帶來了巨大影響。為了更有效地去除黃褐斑,我們必須先來了解一下黃褐斑形成的原因。下面,就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
臉上長黃褐斑的原因
一、情志失調
黃褐斑為女性多發病,女性因生理、心理及社會因素的影響極易情志失調,尤其是中國知識女性,既忙事業,又忙家務,精神狀態長期處于緊張狀態,加之胎產哺乳傷及于血,心肝失養,氣郁血虛。如肝郁氣滯是黃褐斑患者臨床最多見病因之一。肝郁而氣滯,氣滯而血瘀,肝氣不舒,急躁易怒,相火妄動,消灼肝腎精血,腎陰不足,腎水不上承,精血不足,脈絡空虛進而瘀阻而發為黃褐斑。臨床治療既要疏肝解郁,行氣活血,又要根據具體情況囑其合理安排工作、生活,保持心情愉快。
二、氣滯血瘀
祖國醫學認為,“久病成瘀”。黃褐斑是一種慢性皮膚疾患,根據臨床調查,多數患者均與 氣滯有關,尤其是某些慢性病患者,如結核、腫瘤、慢性肝病、腎病或婦科病患者,由于久病挾瘀,氣血運行不暢,脈絡瘀阻,或沖任失調、氣血不和,導致氣滯血瘀,脈絡瘀阻,面部肌膚失養,而發為黃褐斑。故在臨床治療時,各型黃褐斑均酌加行氣活血化瘀之品,以提高療效。
三、肝脾功能失調
黃褐斑按病因病機可分為肝郁氣滯;肝郁脾虛;肝腎不足;腎陰不足;脾胃虛弱;血虛肝旺 及氣滯血瘀等7種類型,其病因病機多與肝、脾、腎功能失調有關。尤其是肝脾腎三臟均涉及的多臟器功能失調者,因七情失調,長期抑郁,肝腎精血虧虛,精血不足,肌膚失養,虛火上擾,燥熱內結或脾不健運,疾瘀內生,清不升,濁不降,濁氣上犯,蘊結肌膚,均易生成黃褐斑。人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一個臟器的病變必然涉及其它臟器。肝、脾、腎三臟互相影響,各種病因互相纏繞,臨床治療不把這些錯綜復雜的病因病機理清弄明,分清主次,辨證施治,很難取得理想療效。
四、臟腑功能陰陽失調
《素問.寶命全形論》曰:“人生有形,不離陰陽”。黃褐斑的病因病機與臟腑功能陰陽失調密切相關,如血虛肝旺型患者,血屬陰,長期血虛,陰不足,脈絡空虛,頭面肌膚失濡,此乃陰虛加肝火旺盛,肝陽上亢,火熱上炎,熏蒸肌膚,燥熱內結,此乃陽亢。此類患者實屬典型陰虛陽亢,陰陽失調之證。陽盛者瀉熱,陰虛者補陰。陰不補,陰精不足,不能糾正。熱不瀉,陽亢之證不能糾正。《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故在針對具體病因辨證施治時,一定要以調整陰陽平衡為基本原則。
3大中藥祛斑秘方
1.桃紅四物湯加味
生地15g,當歸12g,赤白芍各15g,川芎6g,桃仁10g,紅花10g,柴胡10g,枳殼10g,牛膝30g,桔梗10g,丹參15g,坤草15g,香附10g。用水浸泡30分鐘,煎20分鐘,每劑煎2次,將所得藥液混合。每日1劑,分2次溫服。服用本方時,忌食生猛海鮮之品。
患者孕后氣血聚于以養胎而不能上榮于面,義因人流手術損傷胞宮、胞脈,使寒邪得以乘虛而人。血與寒結形成本虛標實,沖脈、任脈均起于胞中,胞宮血虛,寒凝血瘀,沖任損傷,經水阻滯不行.故致閉經、褐斑。治療以血府逐瘀湯舒肝理氣、養血活血,并于經前配合少腹逐瘀湯溫經散寒、化瘀生新,則瘀滯去,新血生,冷脹除,經水行,褐斑消。
2.滋腎化瘀湯
當歸15g,赤芍15g,川芎15g,生地黃30g,女貞子30g,旱蓮草30g,丹皮15g,紅花10g,莪術15g,山茱萸15g,珍珠粉30g,蜈蚣(去頭足)2條;甘草6g。用水浸泡(珍珠粉除外)30分鐘,煎20分鐘,每劑煎二次,將所得藥液混合,沖人珍珠粉。每日1劑,分2次溫服。服用本方時,經期停服,并囑晚按時睡覺,保持心情舒暢。忌食辛辣、生猛海鮮之品。
黃褐斑的主要病機為肝腎虧虛,血虛血瘀。當今婦女有的由于工作學習而熬夜,有的由于沉溺于電視、牌桌而通宵達旦,暗耗肝腎之陰,加上婦女房勞小產傷腎耗血,故肝腎虧虛,陰血不足,水衰火旺又更傷津耗血,以致血虛血瘀,結為瘀斑,腎中精氣不足,腎之本色(黑色)上泛于面,故形成黧黑斑。方中當歸、赤芍、川芎、生地養血補肝;紅花、莪術活血化瘀;丹皮、赤芍、生地黃涼血消斑;山茱萸、女貞子、旱蓮草滋陰補腎;用蜈蚣取其通絡散結以消斑,而珍珠粉在《海藥本草》中明確指出“主明目,除面干”。全方共奏滋陰補腎,化瘀通絡之效。除服用湯藥之外,特別強調順應四時陰陽的養生之道,勸導患者必須保證充足夜間睡眠,改正不良生活習慣,保持心情舒暢、清淡飲食。
3.疏肝解郁方
柴胡、當歸、郁金、生地、首烏各15g,赤芍、僵蠶、丹皮、白芷、香附各10g,丹參20g。偏氣虛加黃芪;血虛葦用當歸,加熟地、黃精;陰虛加麥冬,偏腎陰虛者生地加重,并加枸杞子、覆盆子。偏腎陽虛者加淫羊藿、鹿角霜等;兼夾濕滯者,去丹皮、生地,酌加茯苓、薏仁等。
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7滅為1療程。藥渣再加水3000ml煮沸后,濕洗并濕敷患處20分鐘。每日1~2次,睡前用維生素E 100mg 2粒,擠出藥油涂患處,5天做1次面部美容護理并用中藥倒模。倒模中藥粉:當歸、丹皮、白附子、白及、白芷、白蘞、白僵蠶、白茯苓、白術各等份,烘干研細,過80目篩2次,每次用藥粉20g左右,用水適量加熱煮成糊狀,待溫度至37℃左右將藥糊均勻涂于面部,使之形成一層厚約0. 05cm的藥模,再敷上一層厚約0.5~lcm的石膏模,約30分鐘后取下。
本法是以疏肝解郁為主,輔以活血祛瘀通絡之品治療。柴胡、郁金、香附疏肝解郁,當歸、丹參、赤芍、僵蠶等活血化瘀通絡,諸藥和用郁解瘀滯去,再加上中藥熏蒸、倒模等使藥力直達病所。
(責任編輯:付子顏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色斑十年未消,能否用排毒養顏膠囊配合
2024-10-24吃瀉立停過敏,吃鹽酸左氧氟沙星膠囊會
2024-10-24尋找治療牛皮癬的優質醫院
2024-10-24服用一盒多藥物,擔心其在體內久留致不
2024-10-24腳氣能否用藥物治療,用哪種藥好?
2024-10-24小孩長濕疹,用某產品多久見效,適合嗎
2024-10-24使用氫鯤軟膏后出現脫皮癥狀正常嗎?
2024-10-24維A酸乳膏的效果怎樣
2024-10-24
熱門文章
疣體是什么樣的
2024-10-24科學飲食,帶狀皰疹哪些蔬菜不能吃
2024-10-24雞皮膚治療的優選方案
2024-10-24雞皮膚怎么治?專業解讀與護理指南
2024-10-23得了魚鱗病該怎么辦?看這篇就夠了!
2024-10-23得了濕疣會有哪些癥狀
2024-10-22香港腳是怎么得的?怎么治才能除根?
2024-10-22什么是病毒疣?——全面解析病毒疣的定義、成因及防治策略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