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癤和癰怎么飲食保健
【藥膳食療】
1,苦菜姜汁飲:
[原料]苦菜(干品減半)、生姜各30 g,黃酒適量。
[制法]將苦菜、生姜分別搗爛,用紗布絞取汁,或將苦菜干品加水煎熬取汁亦可,把苦菜汁和生姜汁混合后攪勻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消癰排膿。適用于癰疽惡瘡不愈者。
[服法]2~3次/d,每次取藥汁30 mL,對人溫水服之,以黃酒適量為引。
2,槐花酒:
[原料]鮮槐花120 g,生甘草30 g,米酒250 g。
[制法]將槐花入鐵鍋內炒微黃,趁熱放入米酒、甘草,煎煮10分鐘,棄渣取酒。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治發背、疔瘡、腫毒。
[服法]分3次熱服。
3,綠豆衣飲:
[原料]綠豆衣(或綠豆)、白糖各30 g。
[制法]將綠豆衣放鍋中,加水700 mL,煮取500 mL,對入白糖,攪至溶化,晾涼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適用于癰腫熱毒,發熱,尿閉等癥。
[服法]1劑/d,代茶飲之。
4,胡桃槐花散:
[原料]核桃(胡桃)10個,槐花30 g。
[制法]將核桃洗干凈,煨熟后去殼,與槐花同研成細末,即可。
[功效]補腎填精,涼血化痰。適用于背癰,附骨疽,未成膿者。
[服法]熱酒調下,1劑/d。
5,竹葉粥:
[原料]淡竹葉(竹葉)、砂糖各30 g,石膏15 g,白米100 g。
[制法]先將石膏搗碎,并竹葉以水煮之,取汁1 000 mL,去渣,下米煮粥,即入糖,攪令勻。
[功效]清熱解毒。適用于發背、癰疽,諸熱毒腫。
[服法]空腹服之,1劑/d。
6,甜瓜藕實羹:
[原料]藕實(去皮)5枚,蔥白5莖,豆豉30 g,甜瓜(去瓤,冬天用冬瓜適量)2枚。
[制法]先以水煎豆豉,取汁1 000 mL,將藕實、蔥白及甜瓜切碎,先以豆豉汁煮藕實,次下甜瓜并蔥,取熟,以五味調和作羹即可。
[功效]補中養神,益氣。適用于發背,癰疽,心煩熱,
[服法]溫服,1劑/d,可連續服用。
7,白米梔子仁粥:
[原料]梔子(梔子仁)5枚,白米150 g。
[制法]先以水煎梔子,取汁1 500 mL,去渣。下米煮粥。
[功效]瀉火解毒。適用于發背,癰疽,熱極上攻,目澀,小便赤等癥。
[服法]空腹食之,1劑/d。
8,石膏粳米粥;
[原料]石膏60 g,蔥白2莖,豆豉15 g,生姜12 g,粳米100 g。
[制法]將石膏搗碎,蔥白切細,生姜拍碎,以水煮石膏,次下蔥、姜、豆豉,煎取汁1 000 mL,去渣,下粳米煮成粥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適用于發背,癰疽,頭痛不可忍。
[服法]空腹服用,1劑/d,可連續服用多劑。
9,牛蒡凝水石粥:
[原料]牛蒡莖、凝水石各30 g,白米100 g。
[制法]先將凝水石搗碎,以絹袋盛之,水煎取汁1 000 mL,次將牛蒡以水煮爛,將兩藥并汁相和,再煎令沸,去揸,下米煮粥候熟。
[功效]清熱解毒。適用于發背,癰疽,毒攻寒熱。
[服法]空腹服用,1劑/d。
10,羊髓豆豉粥:
[原料]蔥白2莖,生姜10 g,薄荷、鹽花各15 g,豆豉、羊髓各60 g,米120 g。
[制法]先將蔥白切細,以水煎薄荷及蔥白、姜,取汁1 500 mL,后下豉,再煎10沸,去渣,下米煮粥候熟,下髓并鹽,攪勻。
[功效]補虛,解毒,祛風熱。適用于發背癰疽。
[服法]溫食,1劑/d。
11,乳香靈寶膏:
[原料]大瓜萎30個(取子炒香,取子細研),乳香、核桃仁各60 g,白蜜500 g。
[制法]將核桃仁和瓜萎子同研細末,再與乳香、白蜜在沙鍋內用慢火煎熬成膏即可。
[功效]清熱拔毒,排膿止痛。適用于發背癰疽。
[服法]每服藥2大匙,溫酒調下,不拘時候服用。
12,母豬蹄通草羹:
[原料]母豬蹄2只,通草6 g。
[制法]將豬蹄洗干凈,去毛、粗皮,砍成小塊,與通草用綿包,和煮成羹即可。
[功效]補血、通乳、托瘡。適用于癰疽發背,或發乳癰疽初起微赤者。
[服法]適量服食。
13,鮮鐵馬鞭雞蛋煎:
[原料]鮮鐵馬鞭草60 g,雞蛋3個。
[制法]將上藥清洗干凈,切成段,用水煎煮雞蛋,去渣取汁即可。
[功效]清熱、補虛、散血。適用于腋癰疽。
[服法]適量飲湯吃雞蛋。
14,海桐皮酒:
[原料]海桐皮、杜仲、薏苡仁、生地黃各40 g,五加皮、防風、牛膝各30 g。獨活50 g,干蝎10 g。
[制法]將上藥去沙、雜物,搗篩,生絹囊儲,以好酒7,5 kg,浸于瓷瓶中密封,秋夏3日,春冬7日開取即可飲用。
[功效]祛風活血解毒。適用于熱毒風結成疽,腫痛不能行走者。
[服法]食前溫酒30 mL,不拘時食用。
15,大豆酒:
[原料]大豆、麻子仁各1,5 kg,烏蛇200 g。
[制法]將上藥和合,就甑內蒸,臨熟去甑底湯,將好酒7 kg,就甑中淋,候酒熱又淋,凡7~8遍,入瓷瓶內密封,候冷。
[功效]清熱解毒。適用于熱毒風結成疽,日夜熱痛。
[服法]任性飲之,常帶酒氣為佳。
16,忍冬酒:
[原料]忍冬藤150 g,生甘草30 g。
[制法]先將忍冬藤捶碎與生甘草一同人沙鍋內。加水500 mL,慢火煎至250 mL,加入好酒250 mL,再煎熬10~20分鐘,棄渣取酒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適用于癰疽發背,婦人乳癰初發者。
[服法]分3次溫飲。
17,芫花煮雞蛋餅:
[原料]芫花15~30 g,雞蛋3~5枚。
[制法]將芫花、雞蛋放入沙鍋內,加水適量煎熬,蛋熟后去殼,刺數小洞再煮,至蛋變黑為度。
[功效]消痰散結。適用于深部膿腫(陰疽流注)及急性乳腺炎。
[服法]吃蛋喝湯,1~2次/d。每次吃1枚雞蛋,服后惡心、頭昏者,可只吃雞蛋不喝湯,如反應重者,以石菖蒲煎湯解之。
18,杏酪大麥粥:
[原料]濃杏酪500 mL,黃牛乳250 mL,大麥仁100 g。
[制法]先以水煎麥仁并杏酪,候熟,即下牛乳,攪勻即可。
[功效]養虛,解毒。適用于發背,心肺積風熱。
[服法]空腹服食,1劑/d。
19,蒲公英銀花粥:
[原料]金銀花(銀花)50 g,:蒲公英60 g,粳米100 g。
[制法]將蒲公英和金銀花去雜質后,放入沙鍋煎湯,去渣取汁;把粳米淘干凈,放入沙鍋中,加入藥液煮成稀粥,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和營消腫。適用于癰發早期、熱毒盛者。
[服法]1劑/d,分早、中、晚3次服食。
20,銀花綠豆甘草湯:
[原料]金銀花(銀花)、綠豆各50 g,生甘草15 g。
[制法]將綠豆洗干凈,泡發;把金銀花和生甘草放入沙鍋中,加水適量煎熬成藥液,取汁去渣,加入綠豆煎煮成稀粥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和營消腫,排膿托毒。適用于癰早期排膿不通暢者。
[服法]1劑/d,分早、中、晚3次服食。
21,綠豆赤小豆粥:
[原料]綠豆、赤小豆、黑大豆各15 g,甘草9 g。
[制法]將綠豆、赤小豆、黑大豆去雜質,放入沙鍋中,放入甘草,加清水適量,煎熬成粥即可。
[功效]解毒消炎,托毒排膿。適用于癰潰膿期。
[服法]1劑/d,分早、中、晚3次服食。
22,銀花青葉茶:
[原料]鮮馬齒莧150 g,大青葉、金銀花(銀花)各50 g。
[制法]將馬齒莧、大青葉、金銀花洗干凈,一同放入沙鍋內,煎熬成湯液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和營消腫。適用于癰潰膿期、排膿不通暢者。
[服法]每日代茶飲,頻頻飲用。
23,枸杞黃芪湯:
[原料]枸杞子、黃芪30 g,乳鴿子1只。
[制法]將乳鴿殺后,去毛和內臟,切成塊,放入沙鍋內,加清水適量,再放入枸杞子和黃芪,煎煮成湯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和營消腫。適用于癰瘡有濕熱患者的收日期。
[服法]1劑/d,分早、中、晚3次服食。
24,綠豆糯米粥:
[原料]綠豆、糯米各50 g,白糖適量。
[制法]將綠豆洗干凈,泡發,糯米淘干凈,一同放入沙鍋中煮成稀粥,待溫加入白糖即可。
[功效]和營消腫,托毒排膿。適用于癰癤、疔瘡收口期。
[服法]1劑/d,分早、中、晚佐餐服食。
25,鮮魚腥草拌萵筍飲:
[原料]鮮魚腥草100 g,萵筍500 g,精鹽2 g,生姜6g,蔥白、醋、大蒜各10 g。醬油、香油各15 g,味精0,5 g。
[制法]鮮魚腥草去雜質、老根,洗干凈,切成小段,用沸水略焯后撈出,加精鹽1 g,拌和腌漬待用;萵筍去葉,削去皮,洗干凈,切成3~4cm長的節,再切成細絲或刮為細絲,加精鹽1 g,腌漬后瀝去水;生姜、蔥白、大蒜擇洗后,生姜切成絲末,大蒜切成米狀。蔥白切成蔥花。萵筍絲放盤內,加入鮮魚腥草,再放誨油、味精、香油、醋、姜末、蔥花、蒜米,拌和均勻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利濕排膿。適用于癰癥,或膀胱濕熱、小便黃赤,婦人帶下等癥。
[服法]1劑/d,佐餐服食。
(責任編輯:吳任飛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色斑十年未消,能否用排毒養顏膠囊配合
2024-10-24吃瀉立停過敏,吃鹽酸左氧氟沙星膠囊會
2024-10-24尋找治療牛皮癬的優質醫院
2024-10-24服用一盒多藥物,擔心其在體內久留致不
2024-10-24腳氣能否用藥物治療,用哪種藥好?
2024-10-24小孩長濕疹,用某產品多久見效,適合嗎
2024-10-24使用氫鯤軟膏后出現脫皮癥狀正常嗎?
2024-10-24維A酸乳膏的效果怎樣
2024-10-24
熱門文章
疣體是什么樣的
2024-10-24科學飲食,帶狀皰疹哪些蔬菜不能吃
2024-10-24雞皮膚治療的優選方案
2024-10-24雞皮膚怎么治?專業解讀與護理指南
2024-10-23得了魚鱗病該怎么辦?看這篇就夠了!
2024-10-23得了濕疣會有哪些癥狀
2024-10-22香港腳是怎么得的?怎么治才能除根?
2024-10-22什么是病毒疣?——全面解析病毒疣的定義、成因及防治策略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