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患腳氣或是與太愛吃米飯有關
腳氣在醫學上被稱為“足癬”,主要是通過真菌感染引起的,而真菌喜高溫。身上溫度最高的部位是脖頸和大腿窩,而小孩腳趾縫里的溫度并不比這些部位的溫度低,比起成年人更易滋生真菌。幼兒患腳氣病的人數較多,這是由于嬰幼兒生長發育迅速,對維生素B的需要量相應增多,再加上嬰幼兒的抵抗力較差,所以易患此病。
寶寶太愛吃米飯也不好 易患腳氣病
最近洋洋的媽媽遇到了難題,才1歲不到的寶寶發現腳趾間有退皮,一聞小腳丫還有臭的味道,一到醫院做檢查,醫生診斷為孩子患上腳氣,這讓洋洋的媽媽納悶了,平時給孩子吃的東西都是自己“精挑細選”的,怎么孩子會得腳氣呢?
原來是洋洋長期吃的“太好了”。腳氣病主要發生在以大米(尤其是精白米)為主食的許多國家和地區,主要是因為人體對維生素B的攝人不足。比如,加工谷物過于精細;淘米過于反復。如此這般,維生素Bl并沒有經過消化道,而是直接進入了下水道。
如果寶寶吃的米飯都是這樣的,當然很容易患上腳氣。除此之外,烹調時間過長、在烹調中加入蘇打或其他堿性物質都容易使硫胺素散失或被破壞;長期以米、面為主食而缺乏肉類、豆制品、水果、青菜者也容易患此病。
另外,小寶寶多以母乳喂養為主,如果哺乳的媽媽維生素Bl攝人不足,也會導致該病的發生。維生素B1在母乳當中的含量較低,其含量是牛奶的1/4。若母親飲食中沒有維生素B的成分,乳汁中的含量也就更少。
寶寶腳氣有什么癥狀表現
腳氣患者會出現食欲不振、嘔吐、消化不良,排綠色稀便。神經系統癥狀,初期煩躁不安、夜啼等癥狀,病情進一步發展可出現反應淡漠、呆滯、眼瞼下垂、頸肌和四肢非常柔軟,致頭頸后仰、手不能抓、吸吮無力、腱反射減低。嬰兒常累及喉返神經,出現聲音嘶啞、失音;后期出現顱內壓增高,昏迷抽搐,可致死亡。年長兒常以多發性周圍神經病變較突出,如感覺障礙、肌無力甚至肌肉萎縮。
循環系統癥狀可出現急性心功能不全的癥狀,如心動過速或奔馬律,呼吸難伴有紫鉗;X射線檢查顯示心臟擴大;心電圖示T波低平倒置等。水腫及漿液漏出,常有下肢水腫并逐漸向上蔓延,可伴發心包,胸腔、腹腔積液。若孕母缺乏維生素B,則新生兒可患先天性腳氣病,表現為出生時全身水腫、體溫低、吸吮無力、肢體柔軟、反復嘔吐、嗜睡、哭聲無力等癥狀。
腳氣有不同程度的炎性反應和瘙癢,皰干后脫屑,呈小的領圈狀或大片形,不斷脫落,不斷發生,有時僅以脫屑表現為主;浸漬糜爛型常見于第四、第五趾間,角質層浸漬、發白、松軟,剝脫后露出紅色糜爛面或蜂窩狀基底,可有少許滲液,此型易繼發感染,并發急性淋巴管炎、丹毒等。
腳氣患者有哪些禁忌
1、忌共用洗涮用品
在游泳池、浴室等公共場所忌用公共毛巾、拖鞋等,游泳后應淋浴沖凈,并用干凈毛巾擦干,不與他人混穿鞋襪,以免再感染。
2、忌辛辣
腳氣的預防要忌食辣椒、生蔥、生蒜等容易引發出汗的食品,最好不要飲酒,要多吃高營養易消化的食物,多吃維生素高的蔬菜、水果。
3、忌腳潮
保持足部清潔干燥是預防腳氣發生的前提。腳氣患者夏天應穿透氣性好的鞋襪,不要穿膠鞋、運動鞋,更不能光腳穿不透氣的鞋子。洗完澡,擦干身子時,一定不要忽視腳部。不要光腳走在地毯、浴室地板上。腳汗多的人,可外撲痱子粉,鞋襪要經常暴曬,保持干燥。
4、忌堿性
洗腳時要忌用堿性肥皂等刺激性的化學用品。趾縫緊密的人可用衛生紙夾在中間,以吸水通氣,保持清潔。
溫馨提示:如果寶寶已經患上了腳氣病,那么孩子洗澡、洗腳后,要用棉簽把他腳趾縫里的水擦干。秋季,家長應該給嬰兒或幼兒穿上薄的棉質襪,因為棉質襪容易吸干他小腳丫上的汗。如果孩子平時愛出腳汗,要每天更換襪子,并經常把他的鞋墊拿出來晾曬,以防寶寶腳氣加重。
(責任編輯:藍單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如何選擇治療濕疹的好醫院
2024-10-24天冷生凍瘡,能用肝素鈉乳膏嗎?
2024-10-24手指長小白泡且癢,能否用藥及用何藥?
2024-10-24頭發細軟油膩且有白發能否用胱氨酸
2024-10-24女性腰難受、盜汗且脫發嚴重能吃知柏地
2024-10-24三個月寶寶濕疹反復,求無激素無副作用
2024-10-24酮康他索乳膏的功效及效果如何?
2024-10-24西區治療痤瘡哪家醫院靠譜?
2024-10-24
熱門文章
腋下有異味是怎么回事?有這4大原因
2024-10-28疣體是什么樣的
2024-10-24科學飲食,帶狀皰疹哪些蔬菜不能吃
2024-10-24雞皮膚治療的優選方案
2024-10-24雞皮膚怎么治?專業解讀與護理指南
2024-10-23得了魚鱗病該怎么辦?看這篇就夠了!
2024-10-23得了濕疣會有哪些癥狀
2024-10-22香港腳是怎么得的?怎么治才能除根?
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