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成人表現出孩子氣的不在少數。可是,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人成年后依然童心未泯呢?
人腦“成熟”要到三四十歲以后
人腦發育從不成熟到成熟是有規律性,有的早,有的晚,但最終都會趨于正常。總體而言,負責人們基本生活需要的部分能較早成熟,而像負責思想和推理比較高級的社會認知功能則是最后發育成熟的部分。比如7—8歲的兒童他們的腦重已經接近成人了,基本生活已能夠自理,但直到9—16歲,有關社會行為部分的腦功能還在進一步發育。科學上腦發育完全成熟的時間還沒定論,但英國最新的研究發現,人腦負責社會行為的部分要到三四十歲以后才會成熟。
孩子氣和大腦發育有關
人的社會行為是指人類在和他人及團體之間打交道時所表現出的各種行為和反應,包括情緒,表情,姿態,言語等等各種表達方式。這些社會行為都受大腦中的某些特定區域調控,統稱為“社會腦”,包括前額葉、杏仁核、海馬、腦島以及視覺聯合皮層、下丘腦、腦干等,其中發揮關鍵作用的就是杏仁核和前額葉中的扣帶回。這些部位通過彼此之間的復雜聯系共同負責調控人的社會行為。因此,孩子氣或許和這些大腦的發育有關。
行為干預 可促進“社會腦”發育
我們抓住腦發育的關鍵時期,進行人為控制,可以使孩子變得成熟懂事,長大后不再孩子氣。
處于學齡期的青少年如6—18歲這一階段,直接關系著人的行為的“社會腦”部分正在逐漸發育成熟。在正常情況下,成熟的“社會腦”對其下層腦組織具有控制作用,當“社會腦”沒有發育成熟時,這種控制作用就會顯得比較薄弱。所以青少年容易出現極端情緒和過激行為等。因此在這個階段,父母更應該合理誘導,與身邊的老師、同學一起使孩子培養合理的社會認知,學習規范自己的行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社會責任感。這段時間里積極的外界環境會顯著促進“社會腦”的發育,幫助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更好更快的成材。
如果這段時間如果父母和社會疏于正確合理的指導,則可能會對孩子成年以后的性格、人生觀、責任感等等產生偏差,再要改變就困難了。
(責任編輯: )
文章關鍵詞:
中國家庭常備健康產品上榜品牌 | 石四藥集團執行總裁兼藥品事業部總經理甄占軍
中國家庭常備健康產品上榜品牌 | 青島黃海制藥-青島黃海制藥華南大區總經理郝斐
中國家庭常備健康產品上榜品牌 | 廣西恒拓集團特康醫藥有限公司劉國煒
中國家庭常備健康產品上榜品牌 | 海南慧谷藥業有限公司王興珂
巴甫洛夫認為,氣質是高級神經活動類型在心理過程動力(特別是情緒動力)特點方面的表現。兒童心理學家則把氣質理解為人類個體穩定一致的行為傾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