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脫肛 鍛煉貴在堅持
老年脫肛重在鍛煉
脫肛即直腸脫垂,在老年人中是很常見的一種疾病,指直腸粘膜、肛管、直腸全層和部分乙狀結腸向下移位而脫出于肛門外的一種疾病。專家介紹說,老年人由于年老體衰,直腸周圍結締組織松弛,肛門括約肌無力,肛提肌和盆底筋膜薄弱尤其是神經系統機能減退等,是脫肛的病理基礎;老年人患便秘、腹瀉、長期咳嗽、排尿困難等慢性病,使腹腔內壓力增高,是脫肛的常見誘因。病情輕者直腸粘膜在排便時脫出,便后可自行回納;重者除排便時脫出外,咳嗽、下蹲甚至行走時也會脫出,需用手推回才能回納,如經常脫出在外,沒有及時復位,可造成嵌頓,導致直腸粘膜充血水腫、出血甚至糜爛,腫脹疼痛。臨床上根據脫出物長度分為i度(3~5厘米)、ii度(5~10厘米)和iii度(10厘米以上)脫垂。
學會正確的回納方法
脫肛輕者可以自己學習正確的回納方法,以便及時將脫出的直腸推回,減輕痛苦。當發現脫肛時,千萬不能生擠硬塞,不然容易發生嵌頓。正確的做法是:先將雙手洗凈,有條件者可戴上一次性醫用手套,抹上一些潤滑劑,如橄欖油、維生素e油劑等;然后跪在床上,上身往前下方傾,使臀部處于最高位(膝胸位);反手托住脫出的腸子底部,沿腸腔內部向上推送,就可以順利地讓直腸復位。家人相助的話,操作更加方便。
中藥治療方法多
脫肛是個非常痛苦的疾病,一旦發現,應及早治療。主要有內、外藥物治療、針灸、注射和手術治療。內、外藥物治療及針灸治療可以增強盆腔內的張力,增強對直腸的支持固定作用。病輕者除手法回納外可配合藥物針灸治療,但對于ii、iii度直腸脫垂僅能改善癥狀,很難徹底治愈。往往需注射與手術治療,目的使直腸與周圍組織各層粘連固定,使直腸不再下脫。中醫中藥在日常防治方面有許多可取之處。
內服:黨參15克、升麻10克、黃芪15克、甘草6克,每日一劑,分早晚兩次服下。或生曬參蘆9克,每天煎湯代茶。
外敷:五倍子9克、炒浮萍草9克、龍骨9克、木賊草9克,一起研成細末,干擦或麻油調敷患處。
坐浴:苦參30克、明礬15克、五倍子15克,或石榴皮30克,煎水洗患處或排便后坐浴20分鐘左右。
鍛煉貴在堅持
藥物治療雖然能暫時解決脫肛的問題,但對于肛腸部位松弛的肌肉,仍不能使之恢復正常的功能,堅持體育鍛煉才是改善這一現象的關鍵。
收腹:防治脫肛的關鍵是加強腹肌與盆底肌的收縮鍛煉,如反復收腹,一分鐘做30次,這樣能夠加強骨盆肌肉收縮功能。
提肛:吸氣時收縮肛門,呼氣時放松肛門,每日2~3次,每次做20~30次。這樣反復鍛煉,可增強肛門括約肌的收縮功能。
沖天:雙手握拳,曲肘舉至肩高,兩膝關節半彎曲,然后突然用力向上沖起,使四肢完全伸直,每次200下,反復鍛煉可提升臟器。此法應根據患者的體力耐受程度酌情選用。專家強調說,脫肛是在長期的病理改變基礎上形成的,因此,無論是中藥保健治療還是鍛煉都要長期堅持,身體機能才能逐漸得到改善。此外,平時還要注意盡量避免久坐久蹲、負重遠行;養成每天按時大便的習慣,縮短大便時間;保持肛門干凈;積極治療慢性腹瀉、便秘、慢性咳嗽和肛門部位的慢性疾病等,防止腹壓過度增高。
(責任編輯:家醫編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得了肛裂應如何治療?
2024-10-21便血的定義是什么?
2024-10-21小孩大便出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024-10-21肛門白斑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2024-10-21孕婦能否使用痔瘡栓
2024-10-21肛門旁屁股上長硬痘是痔瘡嗎
2024-10-21大便時痛且便后肛門有肉,不出血,是何
2024-10-21孕婦便秘痔瘡該如何應對?
2024-10-21
熱門文章
懷孕脫肛能生小孩嗎?這是需要注意的
2024-10-11痤瘡長什么樣
2024-10-10長痤瘡怎么樣治療
2024-10-09臉上總長痤瘡怎么辦?一文教你科學應對
2024-10-09痤瘡的治療費用大概是多少錢
2024-10-09膿包型痤瘡怎么治療?專業攻略大揭秘!
2024-10-08告別反復長痘,揭秘長效預防臉部痤瘡的秘訣
2024-09-29結節性痤瘡怎么治療?專業攻略大揭秘!
202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