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腸息肉會家族遺傳
家族性多發性結腸息肉-骨瘤-軟組織瘤綜合征、家族性結腸息肉癥是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為單一基因的多方面表現。1905年由Gardner報道結腸息肉病并家族性骨瘤、軟組織瘤和結腸癌者機會較多,其后于1958年Smith提出結腸息肉、軟組織腫瘤和骨瘤三聯征為Gardner綜合征。結腸息肉均為腺瘤性息肉,癌變率達50%,隨著病程延長及年齡增長和免疫力下降癌變率更高,男女均可罹患,有家族史。而腸道息肉就是我們腸道粘膜上所有隆起性的病變,通俗地說,就是腸道上長了一些肉疙瘩,包括了腫瘤性和非腫瘤性病變。如果家族中多數人都長腸息肉,需提高警惕謹防多發性息肉病。
腸鏡能否辨明息肉的性質?
內鏡下從大體形狀上大致可以判斷息肉的良惡性,一般來說,帶蒂的、直徑小于2Cm、表面光滑、鏡子推動活動度好的常常是良性的,包括炎癥性、腺瘤性息肉。而黏膜下扁平的,直徑較大(大于2Cm),表面有出血、潰瘍,鏡子推動活動度差的往往往是惡性的機會較大。美國一項研究顯示,直徑<1Cm 的息肉惡變約1%,大于2Cm的腺瘤46%是惡性的,1~2Cm之間的腺瘤僅10%惡變。另外,借助色素內鏡與放大內鏡等技術,根據息肉表面的腺管開口類型,可對病變的類型與性質作出初步的判斷。當然,內鏡下只能根據息肉的形態作出大概而模糊的診斷,正確的處理是將息肉完整切除送病理檢查,以最終判定息肉的性質。病理結果才是息肉診斷的“金標準”。
腸息肉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感染:炎性息肉與腸道慢性炎癥有關;
2.年齡:結直腸息肉的發病率隨年齡增大而增高;
3.胚胎異常:幼年性息肉病多為錯構瘤,可能與胚胎發育異常有關;
4.生活習慣:低纖維飲食與結直腸息肉有關;吸煙與腺瘤性息肉有密切關系;
5.遺傳:某些息肉病的發生與遺傳有關,如家族性非息肉病大腸癌(HNPCC)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等。
高危人群包括:家族成員中有結腸癌或結腸息肉者;長期吃高脂肪、高動物蛋白、低纖維以及油炸食品者;年齡大于50歲。此外,坐的時間越長,患腸息肉的風險也越高。建議這幾類人每年做一次電子腸鏡、肛門指檢、大便隱血等檢查,及時發現有癌變傾向的結腸腺瘤。在結直腸癌高發的歐美國家,從50歲開始,就推薦所有人每年對自然排出的糞便做隱血檢查,每5到10年做一次完整的結腸鏡檢查,及早發現。
家族性腸息肉需切除
其實,腸道內的息肉就好像人們皮膚上的瘊子,是個凸起的小東西,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逐漸長大,有些最后會惡變為腸癌。普通人做腸鏡檢查有可能會發現一兩個息肉,腸鏡下就能摘除。這種情況就比較簡單和常見,危險也不大。但是如果息肉數目非常多,就像鋪路石一樣,而且家族中多人都是類似情況,那就需要提高警惕了。若患者是家族性、遺傳性的息肉病,必須做預防性切除。
家族性、遺傳性息肉是一種遺傳性疾病。如果夫妻倆都患有息肉病,那么,他們的子女100%都會遺傳有腸道多發息肉;如果夫妻倆只有一人患病,那么他們后代患病的幾率為50%。
多發性息肉病又叫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一種遺傳性疾病,而且多發,可布滿結腸和直腸,具有很高的癌變傾向。一般好發于青年,15歲~25歲青春期開始出現臨床癥狀,30歲左右最明顯。這些患者發病的癥狀通常為腹瀉、便血、腹痛等。最可怕的是,這種患者的息肉最終一定會惡變為腸癌。但是,目前對這個疾病的治療方法非常有限,最好的辦法是將全部結腸預防性切除,也就是在沒有惡變前全部切除。
(責任編輯:黃詩敏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冰片可用于治療哪些病癥
2024-10-24外痔患者能否用痔根斷片治療?
2024-10-24前列安栓使用時外面膜是否要撕掉再塞肛
2024-10-24化痔靈片服用后感覺很苦,性狀是否改變
2024-10-24痔瘡用化痔栓,其用法是怎樣的?
2024-10-24肛門旁邊長硬包是怎么回事
2024-10-24痔瘡致大便出血伴輕微疼痛,不癢,咋處
2024-10-24哺乳媽媽長痔瘡可用哪些藥治療
2024-10-24
熱門文章
懷孕脫肛能生小孩嗎?這是需要注意的
2024-10-11痤瘡長什么樣
2024-10-10長痤瘡怎么樣治療
2024-10-09臉上總長痤瘡怎么辦?一文教你科學應對
2024-10-09痤瘡的治療費用大概是多少錢
2024-10-09膿包型痤瘡怎么治療?專業攻略大揭秘!
2024-10-08告別反復長痘,揭秘長效預防臉部痤瘡的秘訣
2024-09-29結節性痤瘡怎么治療?專業攻略大揭秘!
202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