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便血要警惕直腸息肉
成年人患直腸息肉很常見,小兒為何會患直腸息肉呢?
兒童型腸息肉以直腸、乙狀結腸多見,發病年齡在1~10歲,其中發病高峰年齡在3~6歲,以男孩多見。息肉通常呈圓形或卵圓形,表面光滑,直徑從數毫米到2cm不等,多數小于1cm。息肉較大的多有蒂柄,少數呈粗糙顆粒狀或分葉狀,色淡紅色或暗紅色,切面可見大小不一的囊腔,囊腔內充滿灰白色粘液或灰黃色膿性液體。一般情況下,這類息肉是不會發生惡變的,臨床上多以便血為首發癥狀,表現為間斷性大便帶血,多為鮮紅色。長蒂或息肉接近肛門的,可有息肉脫出,這個時候造成腹痛的現象比較少見。息肉較大的,有時可引起腸套疊,以致造成腸梗阻而出現腹痛的癥狀。如果息肉繼發感染的話可表現為粘液便或粘液血便,因而常常被誤診為出血性結腸炎,此類患者往往給予抗菌類治療癥狀會好轉,給人假象是驗證反應導致的而反復使用抗菌素治療,既延誤了病情,又濫用了抗菌素。部分腸息肉的患兒因長期便血,可發生慢性貧血、營養不良,甚至可影響到生長發育,因此,一旦發現腸息肉,應及早處理。
專家指出,直腸息肉是長在直腸黏膜上的贅生物,常見的癥狀是便血等。孩子得了直腸息肉,家長不用擔心,因為小兒直腸息肉很少惡變,大多數是單發,極少數有2~3個并發。小兒直腸息肉發病的原因主要是遺傳因素和慢性刺激引起局部腸黏膜慢性炎癥,加上糞便的刺激,使得表面和腺上皮及其下方組織發生增生,久而久之形成息肉。小石頭大便后出血,新鮮的血液蓋在糞便上,有的孩子則是鮮血從肛門處往下滴,孩子不感到疼痛,也沒有其他不適,只是每次大便都便血。息肉增大后,孩子排便時可看到像小蟲子般的深紅色肉塊。但是孩子如果長時間便血,會導致貧血,息肉如果一直生長,也有可能引發腸套疊,所以發現后要盡快治療。
凡是有孩子出現無痛性便血,最好帶孩子到醫院檢查。專家說,通過直腸指診或直腸鏡,就能查清楚,部分病例需要借助乙腸鏡等確診。息肉位置較低的,可從肛門外手術摘除,如果息肉較深,需要腸鏡下摘除。
專家提醒,孩子的日常飲食最好清淡一些,做到營養平衡,少讓孩子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油炸、高脂肪高熱量食物也要少吃,增加水果、蔬菜等富含粗纖維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對于手術后的孩子,初期宜吃流食、軟食,避免吃肉類和豆類等食物。
(責任編輯:鄒華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冰片可用于治療哪些病癥
2024-10-24外痔患者能否用痔根斷片治療?
2024-10-24前列安栓使用時外面膜是否要撕掉再塞肛
2024-10-24化痔靈片服用后感覺很苦,性狀是否改變
2024-10-24痔瘡用化痔栓,其用法是怎樣的?
2024-10-24肛門旁邊長硬包是怎么回事
2024-10-24痔瘡致大便出血伴輕微疼痛,不癢,咋處
2024-10-24哺乳媽媽長痔瘡可用哪些藥治療
2024-10-24
熱門文章
懷孕脫肛能生小孩嗎?這是需要注意的
2024-10-11痤瘡長什么樣
2024-10-10長痤瘡怎么樣治療
2024-10-09臉上總長痤瘡怎么辦?一文教你科學應對
2024-10-09痤瘡的治療費用大概是多少錢
2024-10-09膿包型痤瘡怎么治療?專業攻略大揭秘!
2024-10-08告別反復長痘,揭秘長效預防臉部痤瘡的秘訣
2024-09-29結節性痤瘡怎么治療?專業攻略大揭秘!
202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