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禽流行性感冒是怎么引起的
1、病原學
禽流感病毒屬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徑80~120nm,有囊膜。基因組為分節段單股負鏈RNA。依據其外膜血凝素(HHemagglutinin)和神經氨酸酶(NNeuraminidase)蛋白抗原性的不同,目前可分為15個H亞型(H1~H15)和9個N亞型(N1~N9)。甲型流感病毒除感染人外,還可感染豬、馬、海洋哺乳動物和禽類。
血凝毒簡稱H,為棒狀突起,具有是病毒黏附于敏感受體,并引起多種動物的紅細胞發生凝集。神經氨酸酶簡稱N,為啞鈴裝突起,具有水解細胞表面糖蛋白N-乙酰神經氨酸的作用,從而使復制的病毒可自細胞表面釋放。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亞型主要為H5N1、H9N2、H7N7,其中感染H5N1的患者病情重,病死率高。
禽流感病毒對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機溶劑均敏感。常用消毒劑容易將其滅活,如氧化劑、稀酸、鹵素化合物(漂白粉和碘劑)等都能迅速破壞其活性。
禽流感病毒對熱比較敏感,但對低溫抵抗力較強,65℃加熱30分鐘或煮沸(100℃)2分鐘以上可滅活。病毒在較低溫度糞便中可存活1周,在4℃水中可存活1個月,對酸性環境有一定抵抗力,在pH4.0的條件下也具有一定的存活能力。在有甘油存在的情況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
裸露的病毒在直射陽光下40~48小時即可滅活,如果用紫外線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壞其活性。
2、流行病學
傳染源主要為患禽流感或攜帶禽流感病毒的雞、鴨、鵝等禽類。野禽在禽流感的自然傳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目前尚無人與人之間傳播的確切證據。
傳播途徑經呼吸道傳播,也可通過密切接觸感染的家禽分泌物和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物品和水等被感染,直接接觸病毒毒株也可被感染。
易感人群一般認為,人類對禽流感病毒并不易感。盡管任何年齡均可被感染,但在已發現的H5N1感染病例中,13歲以下兒童所占比例較高,病情較重。
高危人群從事家禽養殖業者及其同地居住的家屬、在發病前1周內到過家禽飼養、銷售及宰殺等場所者、接觸禽流感病毒感染材料的實驗室工作人員、與禽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觸的人員為高危人群。
(責任編輯:家醫編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嬰兒嘴角長白色小硬粒、舌紅、低熱是何
2024-10-21肺炎導致發燒和腹瀉該如何應對
2024-10-21孩子咳嗽痰多且流鼻涕應如何處理
2024-10-21孩子流鼻涕是否需要吃藥?
2024-10-21準備要小孩,擔心是風疹,怎么辦
2024-10-21流鼻涕癥狀未消,此時能否停藥
2024-10-21新生兒吸入性肺炎與心跳快、呼吸快有聯
2024-10-21寶寶最近經常感冒是怎么回事?
2024-10-21
熱門文章
肺上多發結節會消失嗎?會一直存在嗎?
2024-10-24小孩子咳嗽怎么辦?這些止咳小妙招值得收藏!
2024-10-22緩解咳嗽的水果有哪些
2024-10-22咳嗽能吃黃桃罐頭嗎?
2024-10-21電子煙有危害嗎?一文解讀電子煙的真相
2024-10-21高原反應后服用的藥,你選對了嗎?
2024-10-18新冠感染發燒多少度
2024-10-16流感高發季,你知道該用哪些藥嗎?
2024-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