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可以分為多種病理類型,包括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等等。慢性胃炎的確診需要結合臨床的病理表現(xiàn)和胃鏡的檢查而定。最常見的病因是幽門螺桿菌的感染。關于慢性胃炎的依據(jù)和病因等多種相關的問題,我們有幸請到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東院的主治醫(yī)師鄧麗芬來為我們進行相關問題的科普。
確診慢性胃炎的依據(jù)是什么?
確診慢性胃炎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臨床表現(xiàn),該病患者有典型的胃炎表現(xiàn),如腹痛、腹脹、惡心;2、患者的內鏡檢查結果會顯示有胃黏膜充血、水腫等炎癥表現(xiàn);3、進行胃黏膜病理檢查時會看到組織中有炎性細胞的浸潤。
慢性胃炎和淺表性胃炎是一種病嗎?
平時常被提到的慢性胃炎大部分是屬于慢性淺表性胃炎。胃炎可分為非萎縮性胃炎以及萎縮性胃炎,其中淺表性胃炎指的就是非萎縮性胃炎。因為淺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層沒有腺體的萎縮,所以淺表性胃炎都是指非萎縮性胃炎。
慢性胃炎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怎么辦?
慢性胃炎患者確診有幽門螺桿菌感染,且胃鏡檢查結果顯示有很典型的慢性胃炎表現(xiàn),或出現(xiàn)慢性胃炎臨床癥狀時,患者需要在專科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規(guī)范的除幽門螺桿菌治療。患者一般需要服用兩種抗生素、一種鉍劑、一種抑酸藥,療程一般為14天,但具體方案還需專科醫(yī)生制定。
慢性胃炎出現(xiàn)時,患者首先應該排查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并且配合使用一些抗菌抗感染的藥物。另外,慢性胃炎的患者最好減少生冷油膩,以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的攝入。患者最好盡量調整自己的飲食結構,多吃一些新鮮的蔬菜水果來促進消化。必要時可以選擇一些健脾養(yǎng)胃的中成藥物和粗糧來調整胃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