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的病因分析
西醫病因:病因迄今未明,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①免疫因素:多數人認為本病為一種免疫源性疾病,因多有高球蛋白血癥(60%—90%),尤其是出現自身免疫抗體和循環免疫復合物及補體系統的異常。細胞免疫功能減退,并且肝內有肉芽腫形成等改變。也有人認為患者的兄弟姐妹或有血緣關系者,線粒體抗體等自身抗體的檢出率比其他免疫性疾病高,故認為本病可能與免疫遺傳有關。此外。患者血清中尚可出現膽管細胞抗體、平滑肌抗體、核抗體和C3分解代謝增強,結核菌素試驗陽性增加,二硝基氯苯皮試無反應性,植物血凝素所致淋巴細胞轉化率低于正常等。本病常與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綜合征、類風濕關節炎、橋本甲狀腺炎、系統性紅斑狼瘡、CRST綜合征(皮膚鈣化,肢端血管痙攣,指、趾或皮膚硬化和毛細血管擴張)或CREST綜合征(即CRST綜合征再加食管運動障礙)等同時存在。本病與慢性宿主-移植體排斥反應(chronicgraft-versus-hostdisease,CGVHD)在臨床、肝組織學與免疫學等方面有許多相似表現,提示本病與CGVHD有共同的發病基礎,即變異的組織相容性抗原的免疫反應。但在本病的早期不一定有上述免疫試驗的異常出現,故本病與免疫異常的因果關系尚未有滿意的解釋。
②病毒感染:黃疸型病毒性肝炎可引起毛細膽管炎和肝內膽汁淤積;在部分患者血清中尚可檢出乙型肝炎病毒抗原(HBAg),故多年來曾懷疑為本病的病因,但缺乏病毒性肝炎特征性的組織學改變,且HBAg檢出率與健康輸血者并無明顯差異,故認為是偶合或隱性感染。
③中毒因素:早期曾有以砷劑治療梅毒而發生本病的報道。近年發現不少藥物和毒物如氯丙嗪、甲睪酮、口服避孕藥、有機砷劑等均可致肝內膽汁淤積,并可持續多年,或最后發展為膽汁性肝硬化者。但本病并無因藥物與毒物引起膽淤的臨床特點,故認為中毒因素僅可能為本病的促進因素。
④內分泌紊亂:本病好發于女性,推測與女性內分泌激素改變有關。此外,文獻上曾有本病伴發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的報道,其發病機制不明,但提示兩者可能有共同的發病免疫基礎。
(責任編輯:王煜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小三陽且轉氨酶高,吃什么藥?肝必復軟
2024-10-27乙肝患者服用十味溪黃草顆粒療效如何?
2024-10-27肝硬化伴肝腹水患者能否食用阿膠?
2024-10-27小時候小三陽吃中藥治愈后又出現,嚴重
2024-10-27懷孕 6 個月乙肝攜帶且肝功異常能服
2024-10-27孕婦能否吃雞骨草肝炎顆粒?服用注意啥
2024-10-27醫生將恩替卡韋從“雷易得”換成“維力
2024-10-27服用拉米夫定治療肝炎需注意什么?
2024-10-27
熱門文章
治療肝硬化有什么藥物?治療肝硬化西藥好還是中成藥好?
2024-10-14病毒性肝硬化的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
2024-10-14膽囊炎肝硬化的癥狀和治療方法
2024-10-11膽結石肝硬化的癥狀和治療方法
2024-10-10肝不好,嘴知道?嘴巴如果有這4個“癥狀”,多是肝功能異常了
2024-10-08膽汁肝硬化的治療和注意事項
2024-10-08我國乙肝臨床治愈門診已超500家
2024-09-30肝硬化能治好嗎?做好這3點,掌握“逆轉”機會
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