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醫學對肝腹水的認識
(1)病理機制
肝硬化延至晚期,引起不同程度的腹水,徵結于內,臌形于外,外似有余,內實不足,病機乃肝脾腎三臟俱病,肝病則疏泄失職,脾病則運行呆滯,腎病則開合不利,以致三焦決瀆無權,水液內聚成滕。《內經》所謂"至虛有盛侯",水是病之標,虛乃病之本,又多兼氣滯血瘀。
(2)治療原則
治療本病,遵"足太陰虛則膨脹"之論為辯病依據,肝腹水之形成,根深勢篤,難求速效。通過長期臨床實踐。奉朱丹溪治臌脹"必用大劑參術"為圭臬。因為肝病至腹水,已是失代謝的晚期,元氣不支,邪水猖獗,虛難任補,實不堪攻。而欲匡正逐邪,扭轉乾坤,計維補脾運中,此不僅能制水消臌,亦即所以榮木疏肝,培根固本,佐之化瘀以消徵,逐水以除菀。注意注而不滯,利而不伐,相輔相行,每獲良效。
(3)常見類型
肝郁脾虛型:肝病既久,必傳脾胃,肝郁失于疏泄,脾虛不能制水,骯腹臌大,納谷難化,溲少便溏。舌體胖,質淡紅,苔膩,脈弦緩。丹溪所謂"單腹臌乃脾虛之虛",當宗:"塞因塞胳膊"之旨,敦崇土德,以制泛濫,養肝消瘀,以助疏泄,佐之化滯利水。
肝腎陰虛型:肝為剛臟,賴腎陰以涵育,肝病久延,肝耗失柔致硬,窮必汲竭腎精,關門不利,聚水而從其類。腹部臌大,下肢浮腫,面黛色悴,腰酸便短。舌紅苔少或光剝,脈細弦心弱。真水將涸,邪水旺盛,猶如一國遭受澇旱雙災。擬補其真水,逐其邪水,佐以健脾因堤,以防洪泛。
三陰交虧型:肝病積年不已,傳脾及腎,面挑神疲,形寒怯冷,腹脹便溏,腰酸便少,舌胖淡邊有虛齒痕,苔滑白,脈沉遲無力。由于脾陽不振而水濕逗留,腎陽不足而氣不化水,肝血久虛而疏泄不及。治當三臟同治,剛柔 互濟,照火以行氣化,暖土以資卑監,養肝之體,疏肝之絡,以補助通,其脹自消。
(責任編輯:家醫編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小三陽”攜帶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2024-10-21黃疸時能否打乙肝疫苗
2024-10-21便宜的藥對乙肝治療效果如何?
2024-10-21干擾素對 CMV 肝炎的治療效果如何
2024-10-21黃疸性肝炎的有效治療方法有哪些
2024-10-21干擾素α治療慢性乙肝效果不佳應如何處
2024-10-21復方木雞顆粒能夠用于哪些病癥的治療?
2024-10-21乙肝小三陽的相關知識及應對措施
2024-10-21
熱門文章
治療肝硬化有什么藥物?治療肝硬化西藥好還是中成藥好?
2024-10-14病毒性肝硬化的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
2024-10-14膽囊炎肝硬化的癥狀和治療方法
2024-10-11膽結石肝硬化的癥狀和治療方法
2024-10-10肝不好,嘴知道?嘴巴如果有這4個“癥狀”,多是肝功能異常了
2024-10-08膽汁肝硬化的治療和注意事項
2024-10-08我國乙肝臨床治愈門診已超500家
2024-09-30肝硬化能治好嗎?做好這3點,掌握“逆轉”機會
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