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胃痛可能是肝癌 肝癌有哪些癥狀
52歲的何先生喜歡喝酒,去年開始感覺心窩下方隱隱作痛,以為是胃出了問題,于是買了胃藥吃。最近,何先生胃口越來越差,還摸到腹部上方有一包塊。后來到醫院一查,居然是巨塊型肝癌。何先生提到,他年輕時曾經查出乙肝和黃疸型肝炎,但感覺身體并無不適便沒有定期檢查。由于發現得太晚,何先生現處于晚期肝癌,不能進行手術只能接受保守治療。
專家提醒,肝病發病初期癥狀往往不典型,因此患者常常延誤了治療時機。體檢是及時發現肝臟疾病的有效手段,專家建議,普通人應每年進行一次肝臟檢查。而乙肝病毒攜帶者、肝硬化患者、長期酗酒人士、甲胎蛋白輕度升高人士,屬于肝癌的高危人群,即使沒有不適癥狀,也要每3個月檢查一次。
惡心腹脹腹痛,并非都是“胃”的問題
據不完全統計,約37%的肝病患者患病初期都誤以為是“胃病”而貽誤診療。專家表示,肝病由于發病初期癥狀不典型,出現食欲不振、惡心、腹脹、上腹部不適等,很容易與胃病相混淆。
專家表示,如果出現疑似胃病癥狀,不要自行用藥,應到醫院檢查明確診斷,尤其是經常喝酒、攜帶有乙肝病毒或既往有膽道疾病史者更應小心。“如果患者長期把肝病當胃病治,擅自服藥,結果很可能使肝炎發展成肝硬化晚期或肝癌,錯失最佳治療時機?!?/p>
肝癌3大“元兇”:病毒、膽道病、脂肪肝
“乙肝病毒是誘發肝癌的最大隱患,在我國約80%的肝癌患者都是由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攜帶者轉變而來。”專家指出,乙肝病毒引發肝癌的途徑,是由于人體感染了病毒,病毒在體內復制活躍對肝臟造成損害,釀成慢性肝炎,長期的慢性肝炎又導致肝硬化,繼而發展成肝癌。這一過程比較漫長,需要超過十年以上的時間。
其次是膽道系統疾病,例如肝膽管結石以及肝吸蟲病,都能誘發肝癌。“雖然肝、膽疾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不同,但在某些層面上互相影響,而且最終都有可能導致肝功能不全,甚至慢性肝衰竭?!贝送?,專家提到,目前國際最新研究表明,脂肪肝也可以導致肝癌,而且發病呈現上升趨勢。嚴重脂肪性肝炎也能導致肝硬化,最后也可發展成肝癌。
治療肝癌,首選肝移植和手術
專家表示,對于肝癌的治療,目前認為最佳方案是以外科為主的多學科規范性綜合治療。為何是“外科為主”呢?專家解釋道:“在肝癌眾多治療方法中,外科手術切除腫瘤或整個病肝切除肝移植是目前國際公認療效最好的方法,這兩種方法都能顯著提高患者的5年以上生存率,甚至有可能讓患者獲得痊愈?!?/p>
“外科手術后預防復發同樣需要充分重視。”專家表示,經歷過肝癌手術的患者并非一勞永逸,術后必須進行抗復發治療。這些抗復發治療包括介入、消融、放化療、生物、靶向、中醫中藥治療等方式。
無論有無癥狀,都要重視體檢
“要提高肝癌的療效重在提前預防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睂<冶硎荆捎谝腋尾《緮y帶者和慢性乙肝患者可能沒有不適癥狀,或癥狀不明顯,因此很少有人會主動定期體檢。但是,慢性肝炎有可能發展為肝硬化,乃至肝癌。因此,定期體檢隨訪十分重要,能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治療,減少發生肝硬化、肝癌的機會?!伴L期乙肝病毒攜帶者、肝硬化患者、長期酗酒人士、甲胎蛋白輕度升高人士,是肝癌的高危人群,建議每3個月檢查一次。”
對于體檢的內容,專家建議,對普通人而言,每年進行一次全面體檢很有必要,主要檢查項目包括:肝膽B超、抽血化驗肝功、乙肝兩對半和甲胎蛋白,對于曾經輸過血的人士還要檢查丙肝抗體。如果檢查結果正常,沒有乙肝或丙肝病毒攜帶,保持每年體檢一次即可。如果發現有攜帶乙肝或丙肝病毒,乙肝患者則在上述項目加檢乙肝病毒DNA;丙肝患者加檢查丙肝病毒RNA。乙肝或丙肝病毒攜帶者體檢次數要較常人頻密,即使沒有出現不適癥狀,也要定期體檢,最好每年2~4次,每次檢查四項內容,即肝功能、乙肝病毒DNA、甲胎蛋白和肝臟B超。
肝癌癥狀
肝癌的起病比較隱匿,早期肝癌一般沒有任何癥狀,當患者出現明顯的臨床癥狀時,病情往往已屬于中晚期。肝癌的典型癥狀,其首發癥狀以肝區疼痛最為常見,其次是上腹部包塊。納差、乏力、消瘦、原因不明發熱、腹瀉、腹痛。右肩酸痛等。下面主要就肝癌的一些常見癥狀作一介紹。
1、肝區疼痛
絕大多數中晚期肝癌患者以肝區疼痛為首發癥狀,發生率超過50%。肝區疼痛一般位于右肋部或劍突下,疼痛性質為間歇性或持續性隱痛。鈍痛或刺痛,疼痛前一段時間內,患者可感到右上腹不適。疼痛可時輕時重或短期自行緩解。疼痛產生的原因主要是腫瘤迅速增大,壓迫肝包膜,產生牽拉痛,也可因腫瘤的壞死物刺激肝包膜所致。
少數患者自發地或于肝穿刺后突然出現肝區劇烈疼痛,多是由于位于肝臟表面的癌結節破裂出血所致。若同時伴有血壓下降、休克的表現,腹腔穿刺有血性液體,則說明癌結節破裂出血嚴重。遇此情況需緊急搶救。若無上述伴發癥狀,疼痛較為局限,則表明出血位于肝包膜下。疼痛可因腫瘤生長的部位不同而有所變化,位于左葉的腫瘤,常引起中上腹疼痛;位于右葉的腫瘤,疼痛在右季肋部;腫瘤累及橫隔時,疼痛放射至右肩或右背部,易被誤認為肩關節炎;腫瘤位于右葉后段時,有時可引起腰痛;腫瘤位于肝實質深部者,一般很少感到疼痛。
2、消化道癥狀
食欲下降、飯后上腹飽脹、惡心等是肝癌常見的消化道癥狀,其中以食欲減退和腹脹最為常見。腹瀉也是肝癌較為常見的消化道癥狀,發生率較高,易被誤認為慢性腸炎。門靜脈或肝靜脈癌栓所致的門靜脈高壓及腸功能紊亂可致腹脹、大便次數增多,腹脹亦可因腹水所致。胃腸功能紊亂還可導致消化不良、曖氣、惡心等癥狀。
3、發熱
相當一部分的肝癌患者會出現出汗、發熱。多數發熱為中低度發熱,少數患者可為高熱,在39℃以上,一般不伴有寒戰。肝癌的發熱多為癌性熱,這是因為腫瘤組織壞死后釋放致熱原進人血液循環所致。腫瘤患者由于抵抗力低下,很容易合并感染,亦可出現發熱,與肝癌的癌性發熱有時不易區別,需結合血象并觀察抗菌治療是否有效才能判定。
4、消瘦乏力
肝癌患者常較其他腫瘤患者更感乏力,此與慢性肝炎患者相似。乏力的原因不明,可能由于消化功能紊亂、營養吸收障礙導致能量不足,或肝細胞受損,肝功能下降,使得代謝障礙、某些毒素不能及時滅活,或由于肝癌組織壞死釋放有毒物質。消瘦也是肝癌患者的常見癥狀,系由于肝功能受損。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所致。隨著病情的發展,消瘦程度可加重,嚴重時出現惡病質。
5、下肢水腫
肝癌伴腹水的患者,常有下肢水腫,輕者發生在踝部,嚴重者可蔓延至整個下肢。臨床上曾見到有的患者下肢高度水腫,水液能從大腿皮膚滲出。造成下肢水腫的主要原因是腹水壓迫下肢靜脈或癌栓阻塞,使靜脈回流受阻。輕度水腫亦可因血漿白蛋白過低所致。
6、出血傾向
肝癌患者常有牙齦出血、皮下淤斑等出血傾向,主要是由于肝功能受損、凝血功能異常所致,它在肝癌合并肝硬化的患者中尤為多見。消化道出血較為常見,主要是由于門靜脈高壓導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所致。事實上,消化道出血也是導致肝癌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責任編輯:家醫編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乙肝患者家屬怎樣正確對待病人?
2024-10-22患乙肝后易疲勞沒精神,用什么藥能治療
2024-10-22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偏高對身高有影響
2024-10-22一年前查出脂肪肝未治療,可用哪些藥?
2024-10-22如何有效降低轉氨酶
2024-10-22查出脂肪肝用什么藥治療較好
2024-10-22大三陽如何有效治療及用藥?
2024-10-22肝炎患者飲食有哪些禁忌?
2024-10-22
熱門文章
治療肝硬化有什么藥物?治療肝硬化西藥好還是中成藥好?
2024-10-14病毒性肝硬化的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
2024-10-14膽囊炎肝硬化的癥狀和治療方法
2024-10-11膽結石肝硬化的癥狀和治療方法
2024-10-10肝不好,嘴知道?嘴巴如果有這4個“癥狀”,多是肝功能異常了
2024-10-08膽汁肝硬化的治療和注意事項
2024-10-08我國乙肝臨床治愈門診已超500家
2024-09-30肝硬化能治好嗎?做好這3點,掌握“逆轉”機會
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