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的檢驗指標
我國人口中患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病者眾多。許多人因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而發展為慢性肝炎。慢性肝炎的長期遷延與肝纖維化的發生和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
據統計,全球約有3.5億人患慢性乙型肝炎,約1.7億人患慢性丙型肝炎。此類感染者中約20%~30%會發生肝纖維化。此外,患非酒精性脂肪肝者也與肝硬化的發生有關。
肝纖維化的臨床表現多樣,但總的來說是不能改善甚至日益加重的肝病。肝纖維化的形成是極其復雜的病理生理過程,有多種機制參與。
已明確的多種細胞因子,如轉化生長因子1β(TGF1β),干擾素γ(IFNγ),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等;細胞外基質(ECM)及其受體,包括多種膠原蛋白和非膠原蛋白等;基質金屬蛋白酶(MMPs)及其抑制物(TIMP)的表達水平等均不同程度地參與肝纖維化的過程。
實驗室診斷指標向來是醫學家關注的重點。近年來,由于檢驗技術,尤其是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新推出的與肝纖維化有關的指標達20余項,如上面提到的參與肝纖維化的各種因子,但尚無一項能單獨用于肝纖維化的診斷。文獻報道較多且在歐洲普遍使用的Ⅲ型前膠原氨基肽(PⅢP),經系統評估證明其缺乏肝特異性。血清透明脂酸(HA)的特異性也不佳。
明確診斷肝纖維化及嚴重程度分級的金標準仍然是肝臟活檢。但肝活檢系侵襲性檢查,又受穿刺量小及部位的局限,且在結果判定上存有誤差,也難以常規應用。于是,肝病專家們積極研究新方法,試圖綜合應用常規的試驗指標,使之既能準確地判定肝纖維化又能常規應用,方便臨床和患者。
如美國肝臟病學會提出的肝損傷指標的臨床應用指南中,對肝纖維化的診斷提倡用血小板計數,用血清谷丙轉氨酶(ALT)和白蛋白測定及凝血酶原時間(PT)等4項常規指標的組合。
血液中血小板指數量的減少與肝硬化的程度關系密切。如慢性肝炎患者的血小板計數逐步減低很有可能發生了肝硬化。正常人的血小板指數為150~250×109/L,即每微升15~25萬,低于10萬則確定為血小板減少。
血清ALT與肝損傷的程度關系最為密切,組成人的血清ALT不超過40單位/升,是檢查肝功能的最重要指標。
血清中的白蛋白只有肝細胞才能合成,白蛋白的量最能反映肝細胞的合成功能。肝纖維化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均減低,證明了病情的嚴重程度。
檢查血清白蛋白的量可判定肝纖維化的進程。人血清中的白蛋白應為3.5~5.0克/升,低于3克/升可能出現水腫。血漿凝血酶原也同樣只能由肝細胞合成,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即表示含量減少。正常的凝血酶原時間為不超過正常對照的3秒,如大于3秒說明凝血酶原合成量減少,肝細胞的合成功能減低。
最近有專家提出診斷肝纖維化的積分法,積分中的項目包括患者的年齡,性別,血清膽紅質,上述的血小板、ALT、白蛋白、凝血酶原4項再加血清γ谷氨酸轉肽酶和血清透明質酸等。每項異常給予不同的分數,累計為總的積分。由總積分來判定肝纖維化和嚴重程度,這樣可提高診斷的可靠性。
(責任編輯:陳曉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乙肝患者家屬怎樣正確對待病人?
2024-10-22患乙肝后易疲勞沒精神,用什么藥能治療
2024-10-22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偏高對身高有影響
2024-10-22一年前查出脂肪肝未治療,可用哪些藥?
2024-10-22如何有效降低轉氨酶
2024-10-22查出脂肪肝用什么藥治療較好
2024-10-22大三陽如何有效治療及用藥?
2024-10-22肝炎患者飲食有哪些禁忌?
2024-10-22
熱門文章
治療肝硬化有什么藥物?治療肝硬化西藥好還是中成藥好?
2024-10-14病毒性肝硬化的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
2024-10-14膽囊炎肝硬化的癥狀和治療方法
2024-10-11膽結石肝硬化的癥狀和治療方法
2024-10-10肝不好,嘴知道?嘴巴如果有這4個“癥狀”,多是肝功能異常了
2024-10-08膽汁肝硬化的治療和注意事項
2024-10-08我國乙肝臨床治愈門診已超500家
2024-09-30肝硬化能治好嗎?做好這3點,掌握“逆轉”機會
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