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易傷肝 酒精肝的14種食療方法
喝酒傷肝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那么為什么喝酒就容易傷害肝臟,酒精肝是怎么來的呢,一旦發生了酒精肝要怎么辦?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專家的說法。
各種酒都有不同含量的酒精,酒精進入人體后只有10%自腸胃排出,90%則在肝臟中代謝。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進入肝細胞后經氧化為乙醛。乙醇和乙醛都具有直接刺激、損害肝細胞的毒性作用,能使肝細胞發生脂肪變性、甚至壞死。
酒精性肝病的主要危險因素與飲酒量、飲酒年限、性別、遺傳、營養、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有關。
目前多數研究認為,連續5年以上每天攝入酒精超過40克,有48%會患上不同程度的酒精性肝?。幻咳諗z入80—100克酒精時,酒精性肝病的危險性增加5倍;每日攝入超過160克則增加25倍;如果持續飲酒8年,每日平均消耗酒精227克,則33%嗜酒者會發生酒精性肝炎,14%發生酒精性肝硬化。一次大量飲用的危險性比小量分次飲用大,早年飲酒發生肝病危險性高。
40克的酒精量約相當于白蘭地100毫升,威士忌120毫升,黃酒250毫升,啤酒1000毫升,56度的白酒毫升,38度白酒130毫升。
營養不良,蛋白質缺乏,可以加重酒精對肝臟的毒性,因此吃適量的脂肪和高蛋白飲食可以在一定范圍內減輕酒精對肝臟的毒性。但過量飲酒,超過酒精中毒臨界值,膳食調節就沒用了。這里推薦14中酒精肝的食療方法:
(1)白術棗:白術、車前草、郁金各12克,大棗120克。將白術、車前草、郁金紗布包好,加水與棗共煮,盡可能使棗吸干藥液,去渣食棗。
(2)魚腦粉:魚腦(或魚子)適量。將魚腦或魚子焙黃研細末。溫開水沖服,每次服3~5克。適用于酒精肝。
(3)黃芝澤香飲:黃精、靈芝各15克,陳皮、香附子各10克,澤瀉6克。將以上各味加水煎煮,取汁。分2~3次飲服。
(4)金錢草砂仁魚:金錢草、車前草各60克,砂仁10克,鯉魚1尾,鹽、姜各適量。將鯉魚去鱗、鰓及內臟,同其他3味加水同煮,魚熟后加鹽、姜調味。
(5)橘味醒酒湯橘子和蓮子罐頭各半瓶,青梅25克,紅棗50克,白糖300克,白醋30克,桂花和水淀粉少許,加1000毫升水煮熟,分次服完。有解酒功效。
(6)白糖煮菱角粉每次用菱角粉30克~50克、白糖適量,加水煮成稠狀服食??山饩坪椭?,助脾氣,緩肝氣。
(7)當歸郁金楂橘飲:當歸、郁金各12克,山楂、橘餅各25克。將上述4味同加水煎煮取汁。分2~3次飲服。
(8)黃芪郁金靈芝飲:黃芪30克,靈芝、茯苓各15克,郁金10克,茶葉6克。將上述4味水煎取汁,煮沸后浸泡茶葉。
(9)白糖煮藕粉每次用藕粉30克~50克、白糖適量,加水煮成稠糊狀服食。可生津止渴,清熱除煩,醒酒。
(10)紅花山楂橘皮飲:紅花10克,山楂50克,橘皮12克。將上述3味加水煎煮,取汁。分2~3次服。
(11)八珍醒酒湯蓮子、核桃仁、青梅各10克,白果、百合、白醋各5克,橘子瓣、山楂糕、白糖、冰糖各50克,紅棗20克,精鹽少許。加水煮成較稀的水果羹服用。該方有解酒功效,可酒后飲用。
(12)脊骨海帶湯:海帶絲、動物脊骨各適量,調料少許。將海帶絲洗凈,先蒸一下;將動物脊骨燉湯,湯開后去浮沫,投入海帶絲燉爛,加鹽、醋、味精、胡椒粉等調料即可。食海帶,飲湯。
(13)姜汁菠菜菠菜250克,生姜25克,食鹽2克,麻油3克,味精、醋、花椒油適量。涼拌,佐餐食用。該方能通腸胃,生津血,解酒毒。
(14)玉米須冬葵子赤豆湯:玉米須60克,冬葵子15克,赤小豆100克,白糖適量。將玉米須、冬葵子煎水取汁,入赤小豆煮成湯,加白糖調味。分2次飲服,吃豆,飲湯。
溫馨提示:專家介紹,酒精肝在酒精性肝病中只是一個初始環節,在治療酒精肝的過程中,不但只針對酒精肝進行治療,同時還要注意預防其它酒精性肝病的出現。
(責任編輯:尹浩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肝復康丸能降谷丙轉氨酶嗎?求用藥指導
2024-10-24乙肝小三陽久未復查,現喉嚨有痰、厭食
2024-10-2466 歲老人尿頻尿急十幾年,前列康無
2024-10-24乙肝小三陽 20 年黃疸反復用藥未穩
2024-10-24轉氨酶偏高能否服用肝復康丸?
2024-10-24不知某種藥能否繼續服用及求有效藥
2024-10-24肝硬化患者服用恩替卡韋一年后血糖升高
2024-10-24青霉素過敏者能否服用恩替卡韋分散片
2024-10-24
熱門文章
治療肝硬化有什么藥物?治療肝硬化西藥好還是中成藥好?
2024-10-14病毒性肝硬化的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
2024-10-14膽囊炎肝硬化的癥狀和治療方法
2024-10-11膽結石肝硬化的癥狀和治療方法
2024-10-10肝不好,嘴知道?嘴巴如果有這4個“癥狀”,多是肝功能異常了
2024-10-08膽汁肝硬化的治療和注意事項
2024-10-08我國乙肝臨床治愈門診已超500家
2024-09-30肝硬化能治好嗎?做好這3點,掌握“逆轉”機會
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