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對半指標檢查應用檢測的誤區
常見的兩對半指標介紹
急性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恢復期后,隨著HBsAg的逐步消失,血清中出現抗HBs,對HBV的感染具有保護性免疫作用。10mlu/m1抗HBs為具有免疫力的臨界水平。低于此值,說明免疫失敗。接受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接種者,血中一旦出現除抗HBs以外的標志物,則應視為既往HBV感染。
兩對半指標一般情況下,血清中抗HBs和HBsAg不同時存在,若同時檢出,可能為抗HBs產生的早期,或屬于不同亞型的HBV感染,或由HBV的S基因變異所致。
兩對半指標檢查應用檢測的誤區
由于絕大部分HBV感染者只是攜帶者,但其同樣會有免疫應答的產生,而得到不同的“兩對半”結果模式。因此,從根本上講兩對半指標檢查結果的陽性,反映的只是感染了HBV,與臨床病情較重之間可以說毫無因果關系。
兩對半指標HBsAgHBsAg又稱為肝炎相關抗原(HAA),出現于患者血清ALT升高前2~8周,兩對半指標至恢復期HBsAg滴度逐步降低乃至消失,抗HBs出現,但有部分患者HBsAg可持續存在,此時即使HBV已從人體內消除,肝細胞仍能不斷復制HBsAg。HBV感染后。
兩對半指標抗HBe兩對半指標檢查當血清HBeAg轉陰后,可出現抗HBe,兩者同時陽性較少見。抗HBe陽性說明病毒復制減少,傳染性弱,但并非沒有傳染性。兩對半指標抗HBe不是保護性抗體,這一點與抗HBs不同。
兩對半指標檢查總抗HBc和抗HBcIgMHBcAg的免疫原性最強,兩對半指標檢查隨后才發生抗HBc,總抗HBc包括抗HBcIgM、IgA、IgG和IgE等。抗HBcIgM在肝炎急性期呈高滴度,是判定急性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重要指標,隨著急性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恢復,抗HBcIgM滴度(以及抗HBcIgA)降低乃至消失,兩對半指標如持續高滴度,常表明有慢性化傾向。
(責任編輯:彭碧霞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小三陽且轉氨酶高,吃什么藥?肝必復軟
2024-10-27乙肝患者服用十味溪黃草顆粒療效如何?
2024-10-27肝硬化伴肝腹水患者能否食用阿膠?
2024-10-27小時候小三陽吃中藥治愈后又出現,嚴重
2024-10-27懷孕 6 個月乙肝攜帶且肝功異常能服
2024-10-27孕婦能否吃雞骨草肝炎顆粒?服用注意啥
2024-10-27醫生將恩替卡韋從“雷易得”換成“維力
2024-10-27服用拉米夫定治療肝炎需注意什么?
2024-10-27
熱門文章
治療肝硬化有什么藥物?治療肝硬化西藥好還是中成藥好?
2024-10-14病毒性肝硬化的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
2024-10-14膽囊炎肝硬化的癥狀和治療方法
2024-10-11膽結石肝硬化的癥狀和治療方法
2024-10-10肝不好,嘴知道?嘴巴如果有這4個“癥狀”,多是肝功能異常了
2024-10-08膽汁肝硬化的治療和注意事項
2024-10-08我國乙肝臨床治愈門診已超500家
2024-09-30肝硬化能治好嗎?做好這3點,掌握“逆轉”機會
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