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脂肪肝真相:脾胃失調是禍根?
近年來,隨著物質的豐富和飲食的多樣化,脂肪肝的發病率呈逐年增加的態勢,而其中又以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最為常見,主要由于嗜酒嗜食肥甘厚味,脾被濕困,痰濕內生,阻滯氣機,痰阻血瘀,結于脅下而為痞塊。脾胃主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及輸布,而脾升胃降則是脾胃協調升清降濁的過程。
脾為陰土,胃為陽土;脾惡濕,宜升宜燥;胃惡燥,宜降宜潤,其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如環無故,運化萬物。脾胃相互協調,一升一降,為一身升降之氣的樞紐。脾升胃降,燥濕相濟,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與輸布,脂質是水谷精微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運化輸布自然也離不開脾胃。大量實驗研究表明,脾胃與脂質代謝關系極為密切,它參與脂質代謝中包括消化、吸收、合成、轉運、代謝、分解、清除、排泄的全過程,這與脾升胃降消化飲食主要是脾胃協調升清降濁的過程相一致。
肝主疏泄,為風木之臟,體陰而用陽,主升主動,其疏泄功能表現為調暢氣機,既包括對生命活動所需要物質的合成供給,又包括對多余物質和有毒物質的分解、排泄,以保持機體旺盛的活力。膽與肝相表里,為“中精之府”內藏精汁,膽汁乳化脂肪的作用至關重要,而膽汁的排泄又賴于肝的疏泄功能所掌控和調節。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有助于膽汁的正常排泄,脾胃的運化功能則健旺,反之,脾胃的運化功能失常,亦將影響肝膽的疏泄功能。此即肝隨脾升,膽隨胃降,肝木疏土,助其運化,脾土營木,成其疏泄之用。
“脾胃之氣既傷,而元氣亦不能充,而諸病之所內生也”。飲食失節,過食肥甘,起居失宜,則脾胃運化失調,升降失職,以致脾胃功能失于動態平衡,濕停中焦,久郁化熱,變生痰濁,招致土壅木郁,氣機阻遏,進而影響肝的疏泄和脾胃的升降。肝病可以傳脾,實則是脾病也可以及肝。《和劑局方》云:“念慮氣結,饑飽勞逸,氣失升降,則使陰陽不和,三焦壅滯。”《脾胃論:脾胃門》亦云:“是清氣不升,濁氣不降,清濁相干,亂于胸中,使周身氣血逆行而亂。”在脂肪肝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中,發病原因、病理,體征與癥狀的關系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疾病的發展不斷轉化,相互影響。體征、癥狀由輕轉重、性質由實轉虛、或虛實挾雜,致使病情結局逐步復雜化。但其根本不離脾胃升降失調,肝木失其疏泄。
無論是酒精性脂肪肝,還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其發病過程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濕、熱、痰、瘀更替出現的時機各不相同,臨床表現,體征輕重各有差異,但始終不離脾胃的升降失常。且以胃降之太過在脾升之不足之前;膽失疏泄在肝氣郁滯之后;肝脾不和在脾不升清,清濁不分之前。正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清氣在下,則生餮泄;濁氣在上,則生瞋脹”。也正如《圣濟總錄》云:“中焦者,胃脘也,……榮衛滯澀,清濁不分,而生諸病矣”。內經謂:厥陰不治,求之陽明。由此可見,脂肪肝其本在脾胃,其標在肝膽。《醫學衷中參西錄》明確指出:“欲治肝者,當升脾降胃,培養中宮,俾中宮氣化敦厚,以聽肝木之自理”。
因此,顧護脾胃是根本,脾升胃降,疏利肝膽乃為治療脂肪肝的根本大法。臨證之時,胃降之太過者,多伴見濕熱,何者,胃為腑,屬陽;脾升之不足者,多伴見寒濕,脾為臟,屬陰,同氣相召也。肝郁者多肝脾不和,脾虛無力升清;膽郁者多火煉津液而為痰,胃多失于下降,不可不察。綜上所述,脂肪肝的治療,應是在中醫基礎理論指導下的整體施治,必須時刻抓住脾升胃降這一要點,在治療中突出脾胃的升清降濁之功,用藥靈活多變,才是脂肪肝治療的根本。
(責任編輯:彭碧霞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肝臟常有郁氣難以排解怎樣有效治療?
2024-10-24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經期能吃安絡化纖丸嗎
2024-10-24恩替卡韋片和六味五靈片治乙肝病毒效果
2024-10-24乙肝患者能否用賀普丁拉米夫定片治療?
2024-10-24周圍有乙肝,自身無乙肝但可能脂肪肝且
2024-10-24表弟轉氨酶高服藥降低后想鞏固,能否再
2024-10-24肝炎患者服用茵梔黃顆粒期間能否喝酒?
2024-10-24HBeAg 和 HBsAg 陽性,肝
2024-10-24
熱門文章
治療肝硬化有什么藥物?治療肝硬化西藥好還是中成藥好?
2024-10-14病毒性肝硬化的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
2024-10-14膽囊炎肝硬化的癥狀和治療方法
2024-10-11膽結石肝硬化的癥狀和治療方法
2024-10-10肝不好,嘴知道?嘴巴如果有這4個“癥狀”,多是肝功能異常了
2024-10-08膽汁肝硬化的治療和注意事項
2024-10-08我國乙肝臨床治愈門診已超500家
2024-09-30肝硬化能治好嗎?做好這3點,掌握“逆轉”機會
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