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奶方式不對易致中耳炎 小兒中耳炎如何護理
中耳炎是種常見的耳部疾病,在小兒成長階段護理方式不當易致中耳炎,家長需要提高警惕。
喂奶、擤鼻涕方式不對致孩子患上中耳炎
感冒等呼吸道感染是引發中耳炎最常見的因素,但孫主任提醒說,喂奶姿勢不當也可引起嬰兒的中耳炎。這是因為嬰兒的咽鼓管短而寬,又比較平,奶汁流到鼻咽腔后,容易經咽鼓管進入鼓室,引發中耳炎癥。所以抱著給寶寶喂奶時,最好讓他的頭稍微比身體高點,讓身體保持一個坡度。此外,擤鼻涕方式不對也可能引發中耳炎,比如用手指緊捏 雙側鼻孔,這樣可能會將炎性鼻涕擠入咽鼓管。正確的擤鼻涕的方法應該是這樣:用手指輕輕堵住一側鼻孔,用另一側將鼻涕向外“呼”出;或把鼻涕吸到咽部,從口中吐出;或在兩鼻孔完全開放的情況下,輕輕用力向下擤出。不管使用何種方法都不要用力過猛,用力程度以耳朵聽不到嗡嗡聲為宜。
三種中耳炎的治療方法
1、卡他性中耳炎
又稱滲出性中耳炎或者非化膿性中耳炎,表現為耳悶,聽力下降。常有感冒史。急性期可有輕度的耳痛。滲出性中耳炎是小兒常見的致聾原因,加強本病的預防工作對小兒的防聾 治聾非常重要。最主要的措施就是鍛煉身體,增強機體抵抗力。中耳炎的治療中除全身應用抗菌和抗病毒藥物外,鼻腔局部滴藥顯得尤為重要,常用的滴鼻劑為1%麻黃素液或呋喃西林麻黃素液滴鼻劑。
2、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表現為發熱和耳痛,耳流膿;小兒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的治療,更應重視鼓室內膿液的及時排出,以防引起聽骨鏈的損害。所以,對小兒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的治療,就是合理使用 抗生素和鼓膜切開,通暢引流,而且后者對中耳炎的治療更為重要。
3、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多為單純型中耳炎,為急性中耳炎反復發作或者耳內進水引起。預防感冒和防止耳內進不清潔的水是預防的關鍵,治療同可參照其它中耳炎專題。另外有的兒童可患者先天性 膽脂瘤,需要手術治療中耳炎。
最后專家提示對于小兒鼓膜穿孔后的修補手術應及時進行,有研究人果顯示,9歲以上的兒童患者接受鼓膜修復術可以獲得較高的手術成功率,是中耳炎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
小兒中耳炎的家庭護理要點
1、根據統計,嬰幼兒在3歲以前,約有70%得過中耳炎,其中有99%是因為感冒所導致的。所以,要預防小兒中耳炎,必須降低寶寶被感冒病毒傳染的幾率。
2、耳道內滴藥是治療中耳炎的重要方法,滴藥之前應將寶寶的胳膊和腿扶好,大寶寶可以說服教育,爭取合作。寶寶可側臥于床上,也可坐在椅子上,頭向一側偏斜。小寶寶可由家長抱在懷中,左手扶住寶寶的頭部,右手及臂部抱住軀干和雙手,兩腿夾住寶寶的雙腿,煩躁的孩子可用床單將兩上肢裹纏緊,將頭部固定。
3、如果耳內有膿液,應先用3%的雙氧水清潔耳道,然后再滴藥。外耳道有一定的傾斜度,所以滴藥前應將耳道拉直,使藥液順利流入。 1歲以內的寶寶可向下拉直耳垂,大寶寶應向后上拉耳廓。滴藥后用手指輕輕按壓耳屏,促使藥液流入鼓膜區。如鼓膜已穿孔,藥液可以流入中耳腔,這對治療更加有利。滴藥后要讓寶寶側臥,待藥液滲入耳內組織后再起來活動。·藥液溫度要與體溫相近,以免滴入后出現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滴藥的滴管不要接觸外耳道壁,以免造成污染。
4、慢性中耳炎經上述治療仍不見好,而且膿液有惡臭、耳后紅腫疼痛時,說明有可能并發了乳突炎。家長要及時帶寶寶到醫院診治,必要時需手術治療。
5、喂奶時乳汁易逆流至鼻咽部再經咽鼓管進入中耳,因此哺乳時必須斜抱嬰兒,以防乳汁逆流入中耳。
(責任編輯:莫克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耳鳴腰酸且有手淫習慣,能否服用腎寶片
2024-10-24曲安奈德鼻噴霧劑能治好過敏性鼻炎嗎?
2024-10-24五歲多孩子鼻炎反復發作如何治療用藥?
2024-10-24喉嚨有異物感咳不出咽不下怎樣治療
2024-10-24鼻炎患者服用甲硝唑片的劑量是怎樣的?
2024-10-24哪些病的癥狀與慢性咽炎相近
2024-10-24聯合使用蒲地藍消炎片與復方氨那敏顆粒
2024-10-24霧霾天輕微鼻炎,頭孢克肟膠囊和鼻炎康
2024-10-24
熱門文章
扁桃體發炎是什么樣子的——專業解析與應對指南
2024-10-10小兒中耳炎的治療方法是什么?
2024-10-08頸淋巴結炎的癥狀有哪些
2024-09-26如何保護“金嗓子”?收好這份教師嗓音保健秘籍
2024-09-10耳朵再造是指什么
2024-08-22鼻炎鼻子不通氣吃什么藥
2024-08-21治療過敏性鼻炎的藥有這些
2024-08-20長期耳鳴的治療:全面解析與科學應對
202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