癱瘓患者的4大癥狀表現 得了癱瘓該如何治療?
癱瘓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疾病,該病導致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很大的影響,對患者的健康是很不利的,很多患者不是很了解癱瘓的癥狀,以至于患者不能及時的進行癱瘓的治療,延誤治療,對患者的健康危害是很大的。那么,哪些是癱瘓患者的癥狀表現?得了癱瘓該如何治療?
癱瘓患者的4大癥狀表現
1、姿勢異常
受異常肌張力和原始反射消失不同情況影響,患者可出現多種肢體異常姿勢,并因此影響其正常運動功能的發揮。體檢中將患者分別置于俯臥位、仰臥位、直立位、以及由仰臥牽拉成坐位時,即可發現癱瘓肢體的異常姿勢和非正常體位。下肢股部明顯內收,兩膝緊緊靠攏,行走時呈剪刀或交叉步態,足部呈馬蹄畸形,多以足尖著地,步態雀躍不穩,甚至步行困難。
2、運動系統異常表現
臨床癥狀:運動發育落后和癱瘓肢體主動運動減少,不能完成相同年齡正常小兒應有的運動發育進程,包括豎頸、坐、站立、獨走等粗大運動,以及手指的精細動作。
3、反射異常
多種原始反射消失延遲。痙攣型腦癱患者腱反射活躍,可引出踝陣攣和陽性Babinski征。
4、肌張力異常
因不同臨床類型而異,痙攣型表現為肌張力增高,肌張力低下型則表現為癱瘓肢體松軟,但仍可引出腱反射;而手足徐動型表現為變異性肌張力不全。少數病人有面肌痙攣,也中有不自主手足徐動。
如果得了令人絕望的癱瘓,也不要氣餒灰心,要及時進行對癥治療,現如今治療癱瘓有很多方法,朋友們可根據自身病情進行選擇。
得了癱瘓別灰心 治療好了還可以重新站起來
一、西醫治療
1、手術治療:神經手術主要為選擇性脊神經根切斷術。1978 年,Fasano等首先嘗試以選擇性脊神經后根切斷術(SPR)治療痙攣性CP,經過多年的發展,SPR手術已經被眾多臨床醫生所接受,而且該手術聯合術后康復治療已經成為治療CP的首選方案。SPR術是通過對脊髓神經的處理,全面調整患者的肌肉張力,使痙攣肌肉的肌張力盡量接近正常狀態。肌癱患者的肌肉痙攣并非局限于單個肌肉,往往表現為多個肌肉或肌群痙攣,而該手術就可以達到全面調整肌張力的作用,且可以長期、穩定、徹底地解決患者肌肉痙攣的痛苦,為其運動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復創造成了條件。經過手術后絕大部分患者的痙攣能得到有效解除。
2、物理康復治療:物理康復治療包括推拿、理筋,具有整復、活血、去瘀及調整氣血改善內臟功能的作用。方法有多種,如推、運、按、摩、掐、搓、理、擦、捏、搖抖及矯形等,必須根據CP兒童年齡、病情、癥狀等進行辨證施術,效果與手法熟練程度成正相關。認為手法按摩在運動功能康復中尤為重要。在點穴按摩的基礎上對肌張力不正常處以揉捏法為主,對肌肉萎縮明顯者予捏擠法。并配合并節牽引以矯正關節畸形,隔次1次。
二、中醫治療
1、針灸治療:針灸治療針灸的特色具有整體觀念,辨證論治從經絡臟腑以及其經絡腧穴入手,施行循徑取穴,遠道取穴,鄰近取穴。針灸的方法很多,有毫針法、灸法、三棱針、皮膚針(梅花針)、穴位注射、耳針療法、頭針療法及埋線療法等。其中以體針、頭針、穴位注射多用。體針中,主張對痙攣型運動障礙型給予捻轉提插瀉法,共濟失調型用補法,混合型為平補平瀉法。提插捻轉3~5次后出針。采用了毫針速刺法,要點是進針快,起針快,強刺激,不留針。也有部分醫師采取平補平瀉法,留針30min左右。一般1日或隔日治療1次。
2、藥物治療:祖國醫學根據癱病因病機及相關臨床表現可分為5型:肝腎不足型、血虛風乘型、肝強脾弱型、肝腎虛弱型、陰虛風動型。其治療原則以補益先天腎氣,填精益髓為主,培育脾胃后天之氣,調理飲食,去邪。具體如下:⑴肝腎不足型:治以滋補肝腎,強筋壯骨。⑵血虛風乘型:治以補益血氣,舒筋活血通絡。⑶肝強脾弱型:治以平抑肝氣,健運脾氣以治本,少佐息風通絡藥以治標。⑷脾腎兩虛型:治以補脾益氣,益腎壯骨。⑸陰虛風動型:治以滋陰息風。
(責任編輯:鄧瑩瑩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寶寶眉毛處撞傷會影響大腦嗎?
2024-10-21尼莫地平片能用于哪些疾病的治療?
2024-10-21腦部 B 超能檢查出哪些問題?
2024-10-21腦室旁白質軟化癥是什么及如何治療?
2024-10-21病毒性腦炎的用藥、療程及時間是怎樣的
2024-10-21懷孕時吃哪些食物有助于孩子大腦發育
2024-10-21輕度腦萎縮是否有治愈的可能?
2024-10-21顱內出血缺氧缺血性腦?。ㄖ卸龋┤绾螒?/a>
2024-10-21
熱門文章
漸凍人是什么病?一篇帶你全面了解
2024-10-17老年人癡呆如何治療?要注意以下這幾點
2024-10-17三叉神經痛無法吃飯、洗臉,3D可視化技術快速驅痛
2024-10-15中風嚴重嗎?中風發作前的征兆
2024-10-14偏執型精神分裂癥要注意鑒別和檢查
2024-10-12理解與關愛:腦性癱瘓兒童的癥狀與早期識別
2024-10-11失眠危害大 吃什么有助緩解失眠
2024-10-08秋季更易中風發作 如何預防中風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