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膽紅素血癥如何檢查
黃疸(jaundice)是高膽紅素血癥(hyperbilirubinemia)的臨床表現,即血中膽紅素增而使鞏膜、皮膚、粘膜以及其他組織和體液發生黃染的現象。正常血中膽紅素不過17μmol/L(1.0mg/dl),如膽紅素超過正常值而肉眼仍未能察見黃疸時,可名為隱性或亞臨床黃疸。黃疸不是一個獨立疾病,而是許多疾病的一種癥狀和體征,尤其多見于肝臟、膽系和胰腺疾病。那么,高膽紅素血癥如何檢查?
(一)肝功能試驗
1、血清膽紅素測定:血清膽紅素分一分鐘膽紅素和總膽紅素兩種。前者相當于結合膽紅素(CB),正常不超出3.4μmol/L(0.2mg/dl),波動范圍為.85~3.4μmol/L(0.05~0.2mg/dl)。總膽紅素(TB)系結合和非結合膽紅素之各,以非結合膽紅素為主,正常不超出17μmol/L(1.0mg/dl)。
2、尿液中膽紅素:溶血性黃疸尿液不含膽紅素,肝細胞性和梗阻性黃疸均呈陽性反應。
3、尿液中尿膽原:急性大量溶血時,尿液中尿膽原顯著增加,慢性少量溶血時,尿膽原含量變化不大。肝細胞性黃疸時,尿液尿膽原可增加;肝內膽淤時則可減少,甚至消失。肝外梗阻時尿中多無尿膽原,尤其是癌性黃疸。
4、糞中尿膽原:梗阻性黃疸時可見下降,結石性梗阻常為不完全性,而癌性梗阻則可完全性。
5、蛋白質代謝試驗:血清蛋白定量、蛋白電泳分析對黃疸的鑒別意義不大。血漿白蛋白下降見于嚴重肝實質損害,如慢性肝炎、失代償期肝硬化和晚期肝癌。血漿球蛋白升高和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見于活動性慢性肝病和結締組織病等。血漿總蛋白的變化在肝細胞性黃疸時比較明顯。長期肝外梗阻和膽汁性肝硬化,血漿α2和β球蛋白明顯增高。
6、血膽固醇、膽固醇酯和蛋白X(LP-X)測定反映肝細胞的脂質代謝功能以及膽系的排泄功能。
7、血清膽汁酸測定:膽汁酸在肝內合成及分泌,正常人血清中含量不超過10μmol/L。肝膽疾病時,膽汁酸代謝發生紊亂。肝細胞對膽汁酸與膽紅素攝取和排泄機制不同,在非結合型高膽紅素血癥如Gilbert癥及溶血性黃疸時,并不存在膽汁酸潴留,故有助于黃疸鑒別。
8、血清酶學檢查:血甭酶活力(簡稱血酶)測定對黃疸的病因診斷可有一定幫助。臨床上常用的血酶有兩大類:①反映肝細胞損害的酶類,主要丙氨酸氨基移換酶(ALT),及門冬近酸氨基移換酶(AST),其他還有氨酸琥珀酸裂解酶(ASAL)、醛縮酶(ALD)、精近酸酶(ARG)和鳥氨酸氨甲基移換酶(ChE),在肝炎時,血內含量下降,②反映膽道病變的酶類,如堿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轉肽酶(GGT)、亮氨酸肽酶(LAP)和5’核苷酸酶(5’-NT)等酶。黃疸酸氨肽譜(enzymogram)檢查,即一次微量測定一系列酶,有助于黃疸的鑒別診斷。如一次測定ALT、AST、OCT、ALP、GGT和5’NT6種酶。如前3種酶上升則為肝細胞性黃疸,而后3種增加的則為梗阻性黃疸。但血酶檢查無助于鑒別肝內膽瘀和肝外梗阻性黃疸(參閱“病毒性肝炎”)。
9、血漿凝血酶原時間測定:維生素K在肝細胞內能促使凝血酶原形成。肝細胞性黃疸時,凝血酶原的形成減少,凝血酶原時間延長。維生素K系脂溶性,在腸內經膽鹽作用始成為水溶性而被吸收,因此,梗阻性黃疸時凝血酶原時間也可延長。
10、染料排泄功能試驗:靛青綠(ICG)排泄試驗ICG入血流后,迅速與白蛋白結合而被肝細胞攝取,在肝內經代謝后直接由膽道排入腸道,故能正確反映肝細胞排泄功能。正常人按0.5mg/kg體重的ICG量作靜脈注射,15分鐘后靜脈內滯留量為0~10%。
(二)免疫學檢查
1、免疫球蛋白:慢性活動性肝炎時IgG明顯增高,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時IgM顯著上升。肝外梗阻時,免疫球蛋白則為正常。
2、甲胎蛋白(AFP):正常成人血中AFP含量極微(<20ng/ml)。
3、自身抗體測定:免疫熒光試驗測定黃疸病例線粒體抗體的陽性率不一,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約為95%,慢性活動性肝炎為30%,而長期肝外梗阻者偶呈陽性。
4、病毒性肝炎特異性標志:如抗HAV-IgM陽性,提示有甲型肝炎病毒感染;HBsAg和抗HBc-IgM陽性,對乙型肝炎的診斷有所幫助;ALT異常伴抗HCV陽性,宜考慮丙型肝炎;抗HEV-IgM陽性,則提示有戊型肝炎病毒感染。
(三)血液學檢查
溶血性黃疸,除貧血外,周圍血中網織紅細胞增加(常在5%~50%,偶達90%以上),有多染性紅細胞出現。骨髓檢查也顯示有核紅細胞增生等代償性改變。
(四)X線檢查
1、肝區X線平片有助于了解肝臟大小和形態,結合透視還可確定膈肌的位置,膈面是否光滑,膈肌活動是否受限等。
2、上消化道鋇餐造影可能發現食管靜脈曲張等。十二指腸低張造影或有助于肝外梗阻的診斷。
3、常規口服和靜脈膽道造影常因黃疸較深而不能顯影,如采用某些造影劑(如40%cholovue等)則在總膽紅素大于102~119μmol/L(6~7mg/dl)時,仍可造影。
4、經十二指腸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和經皮肝穿膽管造影(PTC)可顯示膽道梗阻的部位和范圍,有助于肝內、肝外梗阻性黃疸的鑒別。為了避免肝穿刺膽管造影的并發癥如出血、膽汁性腹膜炎,近有人倡用頸靜脈插管造影,從頸靜脈插管至肝靜脈,然后穿破血管進入膽管進行造影。
5、選擇性腹腔動脈造影 對黃疸的鑒別診斷意義不大。從顯示的血管變化可以推測病變的部位和范圍,對胰腺疾病或有幫助。
(五)超聲波檢查
腹部B型超聲波檢查有助于內科性黃疸與外科性黃疸的鑒別。后者膽總管內徑常擴張(>6mm),肝內膽管擴張呈分枝狀的無回聲暗帶或小光環,膽囊系數擴大、其內膜常不光滑;肝臟回聲多與正常相似。
(六)放射性核素檢查
(七)十二指腸引流術
本法并無黃疸鑒別診斷的特殊意義,但在確定肝外梗阻時有參價值。
(八)肝活組織檢查
對彌漫性肝病的診斷,如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和藥物性黃疸等邊緣性疾病的確定,如慢性肝炎分期的區分;藥物性肝內膽淤與肝外梗阻的鑒別等有幫助。
(九)腹腔鏡檢查
腹腔鏡檢查雖不是黃疸鑒別診斷主要方法。但可直接看到部分肝臟、鐮狀韌帶、膽囊和腥膜等臟器的部份外表和腹腔內情況。根據肝臟大小、形態、色澤、表面情況、鐮狀韌帶靜脈充盈曲張及腹水性質情況,有助于某些黃疸的病因診斷,尤其是肝臟彌漫性病變。
(十)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試驗
應用強的松或其他制作試驗治療,如給強的松10~15mg,3~4次日,血清膽紅素濃度可較服藥前下降40%~50%以上,有利于肝細胞性黃疸和肝內膽淤(臨床上酷似肝外梗阻),而肝外梗阻性黃疸多無明顯改變。
(責任編輯:黃韻思 )
專家答疑
種植牙骨粉多少錢一克
2024-10-25金屬烤瓷牙多少錢一顆
2024-10-25馬里蘭橋修復義齒圖解
2024-10-25種牙什么情況下需要加骨粉
2024-10-25全口種植牙齒一般需要多少錢
2024-10-25前列腺炎患者不可以吃什么食物
2024-10-25怎么判斷是否陽痿早泄
2024-10-25有乳腺增生的話還能吃紅豆嗎
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