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血小板減少的五個標準
血小板減少癥一般是指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小板減少癥是由于血小板數量減少(血小板減少癥)或功能減退(血小板功能不全)導致止血栓形成不良和出血而引起的。血小板數低于正常范圍14萬-40萬/μl。
血小板減少癥癥狀表現
一、急性型多為10歲以下兒童,兩性無差異。多在冬、春季節發病,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以上呼吸道感染、風疹、麻疹、水痘居多;也可在疫苗接種后。感染與紫癜間的潛伏期多在1~3周內。成人急性型少見,常與藥物有關,病情比小兒嚴重。起病急驟,可有發熱。
二、慢性型占ITP的80%,多為20~50歲,女性為男性的3~4倍。起病隱襲。患者可有持續性出血或反復發作,有的表現為局部的出血傾向,如反復鼻衄或月經過多。瘀點及瘀斑可發生在任何部位的皮膚與粘膜,但以四肢遠端較多。可有消化道及泌尿道出血。外傷后也可出現深部血腫。顱內出血較少見,但在急性發作時仍可發生。脾臟在深吸氣時偶可觸及。
那么,血小板減少的診斷標準有哪些呢?
1、臨床以出血為主要癥狀:無明顯肝、脾及淋巴結腫大,血小板計數<100×109/L,骨髓核細胞為主,巨核細胞總數增加或正常,血清中檢出抗血小板抗體,血小板壽命縮短,并排除其他引起血小板減少的疾病即可診斷。
2、慢性患者可見血小板形態大而松散:染色較淺;出血時間延長,凝時時間正常,血塊收縮不良或不收縮;凝血酶原消耗減少,凝血活酶生成不良。血小板極度減少時,由于缺乏血小板第3因子,可致凝血時間延長,血小板壽命很短。
3、血小板減少的骨髓象:出血嚴重者可見反應性造血功能旺盛。急性病例巨核細胞總數正常或稍高;慢性病人巨核細胞多增高。
4、血小板減少檢查血象:出血不重者多無紅、白細胞的改變,偶見異常淋巴細胞,提示由于病毒感染所致。
5、巨核細胞分類:原巨核細胞和幼稚巨核細胞百分比正常或稍高;成熟未釋放血小板的巨核細胞顯著增加,可達80%;而成熟釋放血小板的巨核細胞極少見。為了確診此病而排除白血病或再生障礙性貧血時須進行骨髓檢查。
血小板減少分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多為兒童患者,可治愈。成人多為慢性,大部分患者終身難以治愈,但日常生活中若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戒煙戒酒,盡量遠離血小板減少的誘因,則可減少疾病的發作。
(責任編輯:吳敏 )
專家答疑
種植牙骨粉多少錢一克
2024-10-25金屬烤瓷牙多少錢一顆
2024-10-25馬里蘭橋修復義齒圖解
2024-10-25種牙什么情況下需要加骨粉
2024-10-25全口種植牙齒一般需要多少錢
2024-10-25前列腺炎患者不可以吃什么食物
2024-10-25怎么判斷是否陽痿早泄
2024-10-25有乳腺增生的話還能吃紅豆嗎
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