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兩種血小板減少的癥狀
任何血小板減少是內科疾病中的一種,任何年齡段的人群都有可能患有血小板減少。而常見的血小板減少分為慢性和急性,其癥狀表現是不一樣的。
常見的血小板減少的癥狀有:
一、慢性血小板減少的癥狀
早期比較隱蔽。患者可有持續性出血或反復發作,有的表現為局部的出血傾向,如反復鼻衄或月經過多。瘀點及瘀斑可發生在任何部位的皮膚與粘膜,但以四肢遠端較多。可有消化道及泌尿道出血。外傷后也可出現深部血腫。顱內出血較少見,但在急性發作時仍可發生。脾臟在深吸氣時偶可觸及。
二、急性血小板減少的癥狀
主要為皮膚、粘膜出血,往往較嚴重,皮膚出血呈大小不等的瘀點,分布不均,以四肢為多。粘膜出血有鼻衄、牙齦出血、口腔舌粘膜血泡。常有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眼結合膜下出血,少數視網膜出血。脊髓或顱內出血常見,可引起下肢麻痹或顱內高壓表現,可危及生命。
血小板減少的主要病因
在醫學上,只要血常規檢查血小板數連續兩次以上低于10萬,就稱為“血小板減少癥”。若想進行準確而有效的治療,首先應查明原因。一般臨床常見如下三種情況:
血小板生成減少:常見于再生障礙性貧血和急性白血病等血液病,以及應用某些化療藥物后,此時常伴貧血和白細胞數異常。
血小板破壞過多:其中多數原因不明,部分繼發于某些自身免疫病及應用某些解熱鎮痛藥等。
比如類風濕關節炎,就是一種自身免疫病,可通過免疫機制使血小板破壞過多而導致血小板減少。
針對這種情況,就應積極治療免疫性疾病。
可加服氨肽素每日3次,每次3~5片,對升高血小板可能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但若血小板持續低于5萬,及伴有出血現象時,則應到醫院進行骨髓檢查及其他相關免疫學檢查,以便制定進一步治療方案。
血小板分布異常:常見于脾腫大等。
專家提醒
血小板減少的影響大且危害大,不僅對人體的一些功能造成損害,如果處理不當,血小板減少還可引起粘膜出血、手術后大出血、多發性瘀斑、紫癜最常出現于腿部、胃腸道大量出血和中樞神經內出血可危及生命。
(責任編輯:吳敏 )
專家答疑
種植牙骨粉多少錢一克
2024-10-25金屬烤瓷牙多少錢一顆
2024-10-25馬里蘭橋修復義齒圖解
2024-10-25種牙什么情況下需要加骨粉
2024-10-25全口種植牙齒一般需要多少錢
2024-10-25前列腺炎患者不可以吃什么食物
2024-10-25怎么判斷是否陽痿早泄
2024-10-25有乳腺增生的話還能吃紅豆嗎
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