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時期手足口病飲食不同
手足口病是一種發疹性疾病,癥狀以發熱、手足肌膚和口腔黏膜發生皰疹為特征。中醫認為引起本病的病因為外感時行邪毒,其性濕兼熱,經口鼻而侵入人體,過肺衛(胃),病初起見肺衛失和、胃氣失和的癥狀,繼而時邪客蘊肺脾,波及營分,而脾主四肢開竅于口,脾經蘊熱,熱郁為疹,濕蘊為皰,發于手足肌膚、口咽部;一般邪毒漸減、正氣漸復而結痂,少數病情嚴重者可出現邪入心脈、邪入肝心的變癥。
根據手足口病的起病、病程、臨床特征,當屬于中醫溫病學“濕溫病”范疇。手足口病系外邪所致病證,當具有外感病證的邪正消長特點,而分為邪盛初期、邪盛極期、邪減正復期。依據病程、皮疹特點及全身癥狀來辨別邪正消長情況,一般初起病邪在肺衛,繼而邪及氣營而見疹,終則邪減正復而向愈。
不同時期手足口病的飲食不同
邪盛初期以發熱惡風、咽紅咽痛、鼻塞流涕、煩躁不安、惡心嘔吐、大便不調(或干或稀)、舌紅、苔白微膩、脈浮數而滑為主證。治宜疏風清熱、利濕解毒,常選大連翹湯,藥用連翹10克,黃芩、荊芥、白蔻仁、滑石、貫眾各7.5克,柴胡、防風、蟬蛻、厚樸各5克,水煎,頭煎加水150毫升,煎取50毫升,二煎加水80毫升,取30毫升,將兩次所得的藥液混合成約80毫升液體,一日分2~3次口服(劑量以3歲正常發育的小兒為例,下同)。若兼有惡心嘔吐者,加竹茹、蘇梗各5克;若兼有泄瀉者,加山藥、薏苡仁各7.5克。常用中成藥有疏解散、時癥散、藿香正氣軟膠囊等。
邪盛極期以發熱1~2天后手足口發疹,內含混濁液體,伴有疼痛拒食、流涎,煩躁不安,小便黃,舌質紅,苔黃膩為主證。治宜清熱解毒、燥濕涼營透疹,常選王氏連樸飲合化斑解毒湯,藥用黃芩、金銀花、連翹、梔子、貫眾各10克,黃連、紫草、薄荷、大青葉各7.5克,赤芍、牡丹皮、厚樸各5克。若皰疹瘙癢明顯者,加地膚子、蟬蛻、白蒺藜各7.5克;若里熱熾盛者,可加生大黃2.5克。常用中成藥有加味解毒散、蒲地藍消炎片、蓮花清瘟膠囊等。
邪減正復期以熱退、口腔潰瘍漸愈合、手足皰疹逐漸干縮為主證。治宜清解余邪,常選千金葦莖湯,藥用蘆根、薏苡仁各10克,車前子、大青葉各7.5克,佩蘭葉、薄荷各5克。常用中成藥有板藍根沖劑等。
總之,手足口病飲食要注意
1、飲食宜清淡無刺激性,忌食辛辣、魚、蝦、肉類等易使病情加重的食物。
2、飲食溫度不宜過高,食用過熱的食物可以刺激破潰處引起疼痛,不利于病變愈合。
(責任編輯:吳敏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寶寶之前喝牛奶,現如何喂養小安素?
2024-10-24人參健脾丸和小兒健脾丸有哪些差異
2024-10-243 個月大寶寶有點咳嗽,能吃小兒咳喘
2024-10-24孩子昨晚發熱今晨退熱但嗓子發炎,用藥
2024-10-244 個月寶寶能吃膽維丁乳嗎?已吃一支
2024-10-245 歲小孩便秘 3 天能否服用七星茶
2024-10-24葡萄糖酸鈣片一般要服用多久
2024-10-24小兒感冒顆粒無效仍咳嗽,如何處理?
2024-10-24
熱門文章
12歲兒童身高正常值及影響因素和促進方法
2024-05-10什么是膽紅素腦病
2024-02-23上了熱搜的“親吻病”,到底是啥病?
2024-02-23寶寶乙腦疫苗接種時間表來了!新手爸媽建議收藏
2024-02-23為什么會有兔唇,怎么避免
2024-02-237個月的寶寶可以吃什么
2024-02-223歲寶寶發燒40度危險嗎
2024-02-2212歲孩子標準身高體重
2024-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