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脾虛濕盛的方法有哪些?
脾有運化水濕的功能,,當脾虛后,最常見的癥狀就是濕的代謝失調,也就是說濕氣代謝不出,留滯體內,形成濕邪而致病。臨床上所謂的濕盛,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水濕(分),它有外濕和內濕的區分。脾虛濕盛癥臨床表現:帶下量多,色白或淡黃,質稠無味,綿綿不斷,面色萎黃,四肢不溫,神倦乏力,足跗時腫,舌淡,苔白或膩,脈緩而弱。
代表方劑
“參苓白術散”、"完帶湯"。
健脾化濕法常與芳香化濕、溫脾、利水滲濕等治法配合使用。如脾虛濕阻,證見泄瀉,腹脹嘔吐,不思飲食,倦怠乏力,宜與芳香化濕法配合,方如:“錢氏七味白術散”;脾陽不足而致水腫、腹脹,宜與溫脾法配合,方如:“實脾散”脾虛濕盛,婦女帶下清稀,宜與淡滲利濕法配合,方如完帶湯。
祛濕法,運用補益脾氣的藥物以消除濕邪的治法。健脾可以增強脾的運化功能,使水濕消除。健脾化濕法適用于脾虛水濕不化證,證見面色萎黃,神疲乏力,胃脘痞滿,肢體困重,飲食不化,大便溏薄或瀉泄,水腫,婦女帶下,苔白厚膩,脈緩等。常用的健脾化濕藥有白術、黨參、茯苓、扁豆、砂仁、蓮子肉、薏苡仁等。
常用的健脾化濕藥有白術、黨參、茯苓、扁豆、砂仁、蓮子肉、薏苡仁等,
食療
薏米、山藥、蓮子各30克。 制法: 以上三味洗凈,加水適量,用文火熬成粥。 功效: 健脾益氣,化濕。 用法: 早晚食用,連用7日。
食療藥膳:
【白果黃芪烏雞湯】 配方: 白果30克,黃芪50克,烏雞1只(約500克),米酒50毫升。 制法: 將烏雞去內臟、頭足,洗凈,把白果放入雞腹中,用線縫口,與黃芪一起放入砂鍋內,加酒及水適量,用文火燉熟,調味即可。 功效: 健脾益氣,固腎止帶。 用法: 分次飲湯食肉。
【扁豆山藥茶】 配方: 白扁豆、山藥各20克。 制法: 將白扁豆炒黃,搗碎,山藥切片,二者水煎取汁,加糖令溶。 功效: 健脾益氣,化濕止帶。 用法: 代茶頻飲。
【三味薏米羹】 配方: 薏米、山藥、蓮子各30克。 制法: 以上三味洗凈,加水適量,用文火熬成粥。 功效: 健脾益氣,化濕止帶。 用法: 早晚食用,連用7日。
(責任編輯:吳敏 )
專家答疑
種植牙骨粉多少錢一克
2024-10-25金屬烤瓷牙多少錢一顆
2024-10-25馬里蘭橋修復義齒圖解
2024-10-25種牙什么情況下需要加骨粉
2024-10-25全口種植牙齒一般需要多少錢
2024-10-25前列腺炎患者不可以吃什么食物
2024-10-25怎么判斷是否陽痿早泄
2024-10-25有乳腺增生的話還能吃紅豆嗎
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