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病患者有哪些癥狀表現?
痹病好發于學齡兒童,潮濕寒冷,高山濱海地區患病較多。一年四季均可發病,尤多見于秋冬季節,每遇天氣變化往往使癥狀加重。該病的發生與患兒稟賦不足,正氣虧乏,外感風寒濕熱有關,若治療不當,日久不愈,傷及臟腑,可致氣血受損,出現脈亂,心神不安,悸惕不寧,往往成為終身痼疾。那么,痹病有哪些癥狀呢?
痹病的記載,首見于《內經》,該書提出痹證的病因為“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將痹證分為行痹、痛痹、著痹3種。并指出痹證遷延不愈,復感于邪,內舍其合,而引起臟腑痹。漢代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論述了太陽風濕病,以及濕痹、歷節、血痹、腎痹的辨證論治。《華陀中藏經。論痹》提出暑熱是痹證發病的病因之一,故此提出熱痹的名稱。明代《景岳全書》強調機體正氣的盛衰在痹證發病中占有重要位置。《醫宗金鑒》則主張以虛實歸納諸痹。葉天士對痹久不愈者,有“久病人絡”之說,王清任《醫林改錯》也有瘀血致痹之論。在治療中,歷代醫家創立了防風湯、烏頭湯、薏苡仁湯、白虎加桂枝湯等治痹名方,此外《醫學心悟》還提出治療風痹要“參以補血之劑,所謂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王清任提倡久痹加用祛瘀之藥,并設身痛逐瘀湯治之。
現代對小兒痹病的研究更加廣泛和深入,在基礎理論方面,各地開展了動物造模、機理探討、藥理實驗及中藥化學分析等工作。在臨床研究中開展了辨證與辨病相結合的觀察方法,中藥、針灸、推拿、理療等綜合治療手段,尤其是近年來研制出雷公藤片、昆明山海棠片、風濕寒痛片等一批治痹新藥,從而使臨床療效得到較大的提高。
1、以四肢大關節走竄疼痛為主,伴重著、酸楚、麻木、、關節屈伸不利。多伴有惡寒、發熱等。或初起多以小關節呈對稱性疼痛腫脹,多發于指關節或背脊,晨僵,活動不利。病久受累關節呈梭形腫脹、壓痛拒按,活動時疼痛。后期關節變形僵直、周圍肌肉萎縮。
2、病前多有咽痛乳蛾史,或涉水淋雨,久居濕地史。
3、部分患者可有四肢環形紅斑或結節性紅斑。常可心臟受累。
4、實驗室檢查,類風濕因子可陽性,發作期血沉增快,抗鏈球菌溶血素“0”可高于500單位。
5、X線攝片可見骨質疏松改變,或關節骨面侵蝕呈半脫位或脫位,以及骨性強直,關節面融合等。
(責任編輯:吳敏 )
專家答疑
種植牙骨粉多少錢一克
2024-10-25金屬烤瓷牙多少錢一顆
2024-10-25馬里蘭橋修復義齒圖解
2024-10-25種牙什么情況下需要加骨粉
2024-10-25全口種植牙齒一般需要多少錢
2024-10-25前列腺炎患者不可以吃什么食物
2024-10-25怎么判斷是否陽痿早泄
2024-10-25有乳腺增生的話還能吃紅豆嗎
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