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分析:近四成腫瘤是“吃”出來的
健康是最大的財富。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離不開吃飯,食品安全、合理膳食總是百姓最為關注的話題,那么你知道嗎?全世界所有癌癥中,大約有1/3是吃出來的。這話并非危言聳聽,最新醫學研究表明,目前我國中老年患者中平均每4人就有1人患癌癥,其中80%的腫瘤是由不良生活方式和環境因素所致,35%-40%的腫瘤發病與不科學、不合理的膳食習慣有關。
吃隔夜飯菜吃出的腫瘤
市民劉大爺前幾天由于吃了沒有熱透的剩飯菜,上吐下瀉,到醫院檢查才知道是復合細菌性感染所致,而醫生的話更是嚇了他一大跳。
醫生介紹,吃了沒有熱透的剩飯菜,容易感染痢疾桿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細菌,這些細菌感染以后可能引發食物中毒。食物不但能引起一些腸道疾病,嚴重的還可能引發腫瘤,比如說胃癌、結腸癌、胰腺癌。
醫生介紹,隔夜菜中含有的亞硝胺是最重要的化學致癌物之一,它與蛋白質分解產物在酸性條件下發生反應,易產生亞硝胺類致癌物,具有間接的致癌效果。蔬菜每加熱一次,亞硝胺類致癌物質的威脅就會增大,所以盡量不要吃剩下的葉類蔬菜。
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飲食習慣講究口味,所以不少人對油炸食品的美味難以割舍,但醫生表示,街頭飯館和街邊早點攤的油炸食品,多數的油都是經過反復使用,在高溫作用下會分解出一種叫做丙烯酰胺的物質,俗稱“丙毒”。
有關專家介紹,“丙毒”,長期低劑量接觸可以導致慢性中毒,主要表現為神經系統的一些癥狀。丙烯酰胺可致哺乳動物患多種器官的腫瘤,像消化道、肺、腸道等,它可以誘發良性也可以誘發惡性腫瘤。
世界衛生組織公布了歷時3年的研究結果,稱燒烤食品產生的物質有毒性,常吃燒烤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幾率要比其他女性高兩倍。
“吃什么食物能致癌”,“什么食物能防癌”,一直是備受大家關注的話題。專家介紹冬天哪些食物要特別注意怎么吃?
酒精:5張紅牌1張黃牌,已確證可增加口腔癌、食管癌、結直腸癌、絕經前乳腺癌、絕經后乳腺癌的風險,可能增加肝癌的風險。
專家態度:有可能。為什么酒精會導致如此之多的癌癥?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肝膽外科主任郝純毅告訴記者,其實國外有研究發現,酒精就像致癌物的“催化劑”,它不會直接導致癌癥,但能促使致癌物癌變,還能抑制人體免疫系統功能。此外,酒精的強刺激性很容易對人的消化系統造成創傷,讓身體出現慢性炎癥反應。美國丹佛癌癥檢測中心就曾提醒大家,每天喝3次酒會增加口腔癌的風險。而醫生在臨床中也發現,大量飲酒的人容易患上食道癌。
黃曲霉素:1張紅牌,已確證增加肝癌的風險。
專家態度:正確。黃曲霉素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劇毒物氰化鉀的10倍。它容易在花生、玉米、堅果上滋生,一般的水洗、烹調難以去除。郝純毅解釋,黃曲霉素主要與人體中蛋白質和DNA結合,所以對每一個器官都有可能造成危害。由于毒素容易在肝臟內積累,因此對肝臟的毒害最大,只需要1毫克/千克的劑量,便可誘發肝癌。但在干燥的環境中,黃曲霉菌不容易生長。所以他建議大家,平時存放糧油和其他食品必須保持低溫、通風、干燥、避免陽光直射,盡可能不囤積食品,不吃剩菜剩飯、霉壞的食品。
紅肉和加工肉:各1張紅牌,已確證增加結直腸癌的風險。
專家態度:正確。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結直腸腫瘤外科副主任李明教授指出,一般紅肉指的是豬、牛、羊肉及內臟制品,這些食物富含蛋白質和脂類,所以會與結直腸癌掛上鉤。像火腿、臘肉、培根等加工肉,為了防腐和有賣相,添加了大量的亞硝酸鹽成分,這樣一來,也很容易誘發大腸癌。所以,他提醒大家應盡量少吃加工肉,紅肉每天的攝入量應在50克以下為好。
β胡蘿卜素:1張紅牌,已確證可增加肺癌風險。
專家態度:反對。一直被看作健康營養素的β胡蘿卜素在圖譜上也被亮了一盞紅燈,讓人頗感意外。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莫寶慶教授指出,這個結論來自于一次研究。研究的目的是看一下補充β胡蘿卜素能不能降低消化道腫瘤的風險,結果意外發現,消化道腫瘤風險降低了,肺部腫瘤風險卻增加了。對此,有些專家卻提出了異議。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中醫呼吸科(中醫肺病科)首席專家晁恩祥教授指出,有研究表明,不吃胡蘿卜的人比大量食用胡蘿卜的人,肺癌發病率要高7倍。這是因為β胡蘿卜素在人體內可加倍分解為維生素A,保護黏膜細胞,防止其受到細菌傷害。
含砷飲用水:1張紅牌,已確證可增加肺癌風險。
專家態度:有可能。李明教授介紹,砷是一種無臭無味、毒性非常強的重金屬,氧化砷古時候常拿來做砒霜。砷的毒性眾所周知,但如果說到致癌,也許需要長時間的積累。老百姓生活中接觸到的砷,主要來自于飲用水污染。正常自來水經過處理,含砷量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屬于安全范圍,大家不必過分擔心。
廣式咸魚:1張黃牌,可能增加鼻咽癌風險。
專家態度:正確。實驗表明,廣式咸魚中的亞硝胺等化學物質是導致鼻咽癌的重要原因。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頭頸外科主任醫師王曉雷指出,鼻咽癌確實和廣式咸魚有密切的關系。不僅如此,魚干、臘腸、蝦醬、酸菜、泡菜等都會增加鼻咽癌發病的危險性,而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則可降低發病率。
鹽、咸食:1張黃牌,可能增加胃癌風險。
專家態度:正確。鹽分攝取過多,會損壞胃黏膜,增加對致癌物質的易感性,導致胃癌高發。中國抗癌協會胃癌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季加孚教授指出,吃得太咸的人不僅容易血壓升高,鹽中大量鈉離子更會對人體細胞造成破壞,為了修復受損部位,細胞會出現代償性增生,增加癌變風險。由于胃是食物進入人體后停留的第一個器官,所以成為首當其沖的“受害者”。
高鈣飲食:1張黃牌,可能增加前列腺癌風險。
專家態度:不必擔心。雖然最新研究指出,與鈣攝入最低的人相比,鈣攝入最多的人晚期前列腺癌的發生率幾乎增加了一倍。不過,李明教授認為,中國人鈣攝入量目前普遍不足,只要不是過度補鈣,暫時沒有太大的風險。
水果:4張藍牌,可能降低口腔癌、食管癌、肺癌和胃癌風險。
綠色蔬菜:3張藍牌,可能降低口腔癌、食管癌、胃癌風險。
專家態度:正確。目前已證實,足量的蔬果纖維可預防結直腸癌,并減少乳腺癌、食道癌等多種癌癥的發生率。西紅柿可降低前列腺癌危險;西蘭花、卷心菜和豆芽能降低消化系統癌癥風險。美國癌癥協會建議,6歲前兒童每天應攝取5份新鮮蔬果(1份蔬菜約為100克,水果約為150克),6—13歲之間兒童及女性每天要吃7份蔬果,13歲以上青少年及男性成人則應每天攝食9份蔬果。
葉酸食物:1張藍牌,可能降低胰腺癌風險。
專家態度:有可能。莫寶慶指出,國外研究證明,多吃富含葉酸的食物能降低胰腺癌風險,但服用葉酸補充劑卻沒有作用。因此,借助葉酸防癌,最好通過日常食物補充,深綠色葉菜、十字花科蔬菜(如花菜、西蘭花等)、豆類(如扁豆、蠶豆、豌豆等)、柑橘類水果、全谷類食物中都含有豐富的葉酸。
膳食纖維:1張藍牌,可能降低患結直腸癌風險。
專家態度:正確。食物中缺乏膳食纖維是近年來癌癥增加的重要原因。膳食纖維可以“清洗腸道”,促進腸蠕動,減少致癌物被吸收的可能。含膳食纖維最多的食物就是各種粗糧和蔬果。
腫瘤頻道更多熱文推薦》》》
(責任編輯:寧果容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纖維瘤術后一年復發能否懷孕
2024-10-27化療期間可用哪些藥物?華蟾素片與膠囊
2024-10-27癌癥患者能否服用博爾寧膠囊及有無減毒
2024-10-27巴彥淖爾盟治療宮頸癌哪家醫院靠譜?
2024-10-27朋友患癌醫生開角鯊烯,能有效治癌嗎?
2024-10-27不知注射用藥物有何作用?
2024-10-27復方紅豆杉膠囊能否緩解胸口悶及有無依
2024-10-27肺癌晚期醫院放棄治療,買泰勒寧需啥手
2024-10-27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