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阻燃劑家具可能會致癌 警惕生活中那些常見致癌物
勞累一天回家之后躺在沙發椅上放松是件令人愜意的事,然而,如果你的沙發含有某種有害物質,會引發癌癥或生殖障礙,恐怕你就高興不起來了。
近日,發表在《環境科學與技術期刊》上的一項美國杜克大學最新研究顯示:為了防止發生火災,一些用石油提煉物做的家居品,常見于沙發、窗簾、地墊、汽車坐墊等,在制造過程中會添加名為五溴聯苯醚(PentaBD)或三羥甲基氨基甲烷(或是磷酸三酯)的阻燃成分,它們會妨礙兒童的神經系統發育、引發癌癥。美國非盈利環保組織“寂靜的春天協會”研究員羅賓·多德森在《環境科學與技術期刊》上發表的另外一篇研究報告顯示,美國加州居民家的灰塵里含有的阻燃劑含量早已超過了安全上限。在32種不同的灰塵樣本中,她檢測到了55種不同的阻燃劑化合物,其中有些化合物的濃度足以致癌。這些家居品會逐漸釋放出有毒化學物質,尤其是有破裂時,有毒物質會“噴射”出來,融入灰塵里或被人吸進肺中。根據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的檢測報告,市面上85%的裝飾材料已經具備了防火的特性,根本沒有必要添加這些化學物質,阻燃劑是一種防護過度的措施。
在我國,紡織品中的阻燃劑也比較常見,多用于帆布產品、滌綸織物等。按照國家《阻燃制品標識管理辦法(實行)》規定,阻燃制品應經從事阻燃制品燃燒性能檢驗的檢驗機構檢驗合格,并加施阻燃制品標識,消費者在購買時要認清。除此之外,最好購買亞麻或羊毛等天然材質的家居用品,它們本身就具有耐火的特性;當家居用品有破損時,要及時更換新的;平時要經常用濕抹布擦去家中的灰塵,或用吸塵器吸走塵土;經常洗手,接觸家居品后一定要徹底洗凈雙手,減少進入人體的阻燃劑數量。
盤點生活中那些常見的致癌物質
1、茶垢
有人認為,茶垢是茶水長期沉積形成的,對身體無害,平時很少去洗,其實這是錯誤的。茶垢中含有鎘、鉛、汞、砷等多種有害金屬和某些致癌物質,如亞硝酸鹽等,可導致腎臟、肝臟、胃腸等器官發生病變。
2、水果中爛掉的部分
水果腐爛后,微生物在代謝過程中會產生各種有害物質,特別是真菌的繁殖加快。有些真菌具有致癌作用,可以從腐爛部分通過果汁向未腐爛部分擴散。所以,盡管去除了腐爛部分,剩下的水果仍然不能吃。
3、用報紙包的食品
油墨中含有一種叫做多氯聯苯的有毒物質,它的化學結構跟農藥差不多。如果用報紙包食品,它就會滲到食品上,然后隨食物進入人體。人體內多氯聯苯的儲存量達到0.5~2克時會引發中毒。輕者眼皮紅腫、手掌出汗、全身起紅疙瘩;重者惡心嘔吐、肝功能異常、肌肉酸痛、咳嗽不止,甚至導致死亡。
4、霉變的大米、花生和玉米
其中含有黃曲霉素,是目前世界上公認的強致癌物質,容易引起肝癌和食道癌。有人以為,多洗幾次或高溫消毒就能去除有毒物質,其實黃曲霉素一旦污染食物,是很難徹底清除的。
5、燒焦的魚和肉
魚和肉里的脂肪不完全燃燒,會產生大量的V—氨甲基衍生物,這是一種強度超過了黃曲霉素的致癌物。因此,烹調魚肉時應注意火候,一旦燒焦,千萬別再吃。 所有的燒烤食品中,都容易出現一種致癌能力相當強的物質——苯并芘,這和油炸食品中的油反復使用,所產生的是同一物質。
6、腐爛的白菜
腐爛和沒腌透的白菜中,都含有致癌性亞硝酸鹽。
7、用衛生紙或毛巾擦過的水果
許多衛生紙的消毒不徹底,攜帶大腸桿菌、致病性化膿菌、真菌、乙肝病毒等;其中的填料和粉屑殘留在餐具、水果上,也會對健康造成影響。
8、涂在筷子上的油漆
油漆筷子的使用現在仍然很普遍,但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些油漆中含有鉛、苯等化學物質,常常隨著油漆的剝落被我們吃進體內,造成一定的健康危害。
9、桌布上的有毒物質
很多飯店在桌子上鋪的薄薄的塑料桌布是由聚氯乙烯制成的,含有毒的游離基,能通過餐具借食物進入體內,導致慢性中毒。所以,在外就餐時,不要將筷子直接放在鋪有塑料薄膜的桌面上。
腫瘤頻道更多熱文推薦》》》
(責任編輯:果果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纖維瘤術后一年復發能否懷孕
2024-10-27化療期間可用哪些藥物?華蟾素片與膠囊
2024-10-27癌癥患者能否服用博爾寧膠囊及有無減毒
2024-10-27巴彥淖爾盟治療宮頸癌哪家醫院靠譜?
2024-10-27朋友患癌醫生開角鯊烯,能有效治癌嗎?
2024-10-27不知注射用藥物有何作用?
2024-10-27復方紅豆杉膠囊能否緩解胸口悶及有無依
2024-10-27肺癌晚期醫院放棄治療,買泰勒寧需啥手
2024-10-27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