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的八大“助力”因素
有關研究表明,不良飲食習慣可以引起癌變,癌癥發病率居前幾位的肝癌、結腸癌、肺癌、胃癌等腫瘤,都與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密切相關。其中,嗜好煙酒、常食高鹽和油炸食品、進食速度過快、吃細糧過多、腐爛的水果、霉變的食物、燒焦的魚和肉、處理不當的味精都可能致癌。
食物未得到充分咀嚼,不利于唾液淀粉酶對食物的初步消化,加重腸胃負擔。有些人喜歡吃燙食,覺得這樣吃起來很香,殊不知嬌嫩的食管黏膜經不起“火熱”的考驗,很容易引起食管炎癥,久而久之就可能引發食管癌。
香煙含有多種致癌物質,可直接或間接導致癌變;酒會促使細胞癌變及增加人體對腫瘤的易感性。實驗證明,煙和酒會產生一種協同作用,酒是一種溶劑,它使煙中的致癌物質溶解、滲入表皮細胞,增加消化道癌的發病率。
咸魚及腌菜在腌漬過程中,產生大量亞硝胺,研究表明該物質具有明顯的致癌作用。長期食用高鹽食品可破壞黏膜的保護層,使致癌物質直接與胃、食管黏膜接觸,增加食管癌和胃癌的發病率。對于油炸食物來說,由于在制作過程中會產生苯并芘,這種物質與胃癌和食管癌的發生有很大的關系。
過于精細的食物對人類健康并無好處,過細的研磨會破壞食物中的膳食纖維,膳食纖維能增加腸道蠕動,避免大便蓄積。攝入膳食纖維不足,糞便通過腸道時間延長,易使致癌物與腸道接觸機會增加,成為結、直腸癌的發病因素。
水果腐爛后,微生物在代謝過程中會產生各種有害物質,特別是真菌的繁殖加快。有些真菌具有致癌作用,它可以從腐爛部分通過果汁向未腐爛部分擴散。盡管去除了腐爛部分,剩下的水果仍然不能吃。
霉變的大米、花生和玉米中含有的黃曲霉素是目前世界上公認的強致癌物質,容易引起肝癌和食道癌。
味精遇堿性食品會變成谷氨酸二鈉,使其失去鮮味;當它被加熱到120攝氏度時,會變成致癌物質焦谷氨酸鈉,有小蘇打和堿的食物中不宜放味精。做湯、菜時,應在起鍋前放味精,避免長時間煎煮。
魚和肉里的脂肪不完全燃燒,會產生大量的衍生物,一種強度等同于黃曲霉素的致癌物。另外,所有的燒烤食品中,都容易出現一種致癌能力相當強的物質苯并芘,這和油炸食品中所產生的是同一致癌物質。
更多癌癥文章推薦》》》
(責任編輯:寧果容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纖維瘤術后一年復發能否懷孕
2024-10-27化療期間可用哪些藥物?華蟾素片與膠囊
2024-10-27癌癥患者能否服用博爾寧膠囊及有無減毒
2024-10-27巴彥淖爾盟治療宮頸癌哪家醫院靠譜?
2024-10-27朋友患癌醫生開角鯊烯,能有效治癌嗎?
2024-10-27不知注射用藥物有何作用?
2024-10-27復方紅豆杉膠囊能否緩解胸口悶及有無依
2024-10-27肺癌晚期醫院放棄治療,買泰勒寧需啥手
2024-10-27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