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兒童腫瘤的每個“最”狀
兒童腫瘤可發生在全身各系統的各個臟器。白血病、神經母細胞瘤、骶尾部畸胎瘤、中樞神經系統腫瘤、腎母細胞瘤……這些聽來有點陌生的名詞究竟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傷害?它們為何會“盯”上兒童這個特殊的群體呢?
一、[最常見:白血病]
輻射環境增加患病風險
兒童白血病是小兒時期最常見的惡性腫瘤,15歲以下兒童白血病的發病率為30-40/100萬人,約占該時期惡性腫瘤的36%。大量研究表明,環境因素如輻射、空氣污染等是兒童白血病發病的主要誘因。資料表明胎兒宮內X射線暴露和孕前父親X射線暴露均有發病危險性,另外,母親妊娠時在與化學及農業有關的行業工作,兒童患白血病是正常對照的2-3倍。
專家指出,白血病的治療已從傳統的化療發展到誘導分化治療、免疫治療、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及基因治療等,是白血病患兒的無瘤生存時間延長,預后得到改善。白血病發病可急可緩,起病急時以高熱、進行性貧血、顯著出血傾向及骨和關節疼痛為首發癥狀。起病緩時先有一段時間(數周至數月)進行性乏力、虛弱、蒼白、勞動后氣短、體重減輕、食欲不振、甚至體內某處疼痛或腫脹。發熱為最常見的癥狀,起初家長多不重視,以傷風感冒處理。如發熱超過2周以上仍無好轉,體重減輕,同時小兒伴發貧血、腫塊、關節疼痛等癥狀,應警惕患白血病的可能。
二、[最危險:神經母細胞瘤]
別讓轉移提前到來
神經母細胞瘤素有“兒童癌癥之王”之稱。因為這種腫瘤在過去治療效果極差,而且神經母細胞瘤起源于交感神經系統,多發于腎上腺或腹膜后,位置很深,早期不易發現。專家表示,神經母細胞瘤由未分化的交感神經細胞組成,具有高度惡性,且進展快,易發生骨髓、骨及器官轉移。專家提醒,若出現以下幾種表現時尤須警惕神經母細胞瘤:
1、腹膜后腫瘤:小兒常出現原因不明的發熱、皮膚蒼白、腹瀉、厭食,腹部有腫塊。
2、胸部腫瘤:起始時無癥狀,小兒可因腫瘤壓迫氣管出現咳嗽和呼吸困難;腫瘤壓迫神經根可引起上肢感覺異常和疼痛,小兒會時常甩打手臂,煩躁不安。
3、頸部腫瘤:小兒雙側眼大小不一,同側上瞼下垂、眼球凹陷、瞳孔縮小、面部發紅等。
4、盆腔腫瘤:因腫瘤壓迫臨近器官癥狀不一,直腸受壓時小兒發生便秘,排出糞便如帶狀;膀胱受壓小兒小便哭鬧,排尿不暢或尿潴留。
5、啞鈴狀腫瘤:多位于胸腔,小兒脊柱僵直,下肢癱瘓,并出現頑固便秘,繼之大便失禁。
三、[最廣泛:骶尾部畸胎瘤]
羊水過多,胎兒易“中招”
骶尾部畸胎瘤是一種比較容易察覺的兒童腫瘤。可分為顯露型、混合I型、混合II型和隱型。專家提醒,當孕婦于孕期超聲檢查發現有羊水過多或子宮大于正常妊娠,或胎兒骶尾部有腫塊者,應引起高度重視。
如果嬰兒骶尾部出現向臀部生長的腫塊,就是顯露型和混合型畸胎瘤的主要表現。巨大的腫塊常懸于兩腿之間,引起母親難產,導致小兒兩側臀部不對稱。觀察可發現腫塊表面皮膚因受壓而變薄、發亮,合并感染時可破潰、流膿,患兒哭鬧。發育過程中可觀察到小兒排尿、排便困難,此為隱型和混合型的主要表現。當腫瘤壓迫直腸、尿道時出現糞便呈扁平狀,尿線細、滴尿及尿潴留。此外,骶尾部畸胎瘤還可伴發其它系統畸形,如脊柱裂、腭裂、隱睪等。骶尾部畸胎瘤一經確診必須盡早手術,根據術后病理診斷確定瘤體是良性還是惡性的。
四、[最獨特:中樞神經系統腫瘤]
學齡前兒童最需警惕
小兒顱內腫瘤約占全部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15%-20%,以學齡期兒童最為多見。小兒顱內腫瘤的預后較成人差,這與其病理性質和腫瘤的部位有關。由于小兒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顱骨骨縫未閉等諸多原因,使小兒顱內腫瘤在臨床表現方面有其獨自的特點。專家介紹,家長應注意觀察患兒的以下癥狀和表現:
1.頭痛:約有10%的患兒確診前6個月就有頭痛癥狀,但往往不能引起家長的注意。常出現早晨的劇烈頭痛,年長兒童可較精確描述頭痛部位,年幼的兒童很難用語言描述。
2.嘔吐:該嘔吐與飲食無關,不厭食,多發生于晨起時,嘔吐物中不含食物殘渣,為噴射性。
3.頭圍增大和囟門不閉合:是嬰幼兒顱內壓增高的特征性表現,仔細觀察還可以發現頭皮靜脈擴張。囟門異常增大或遲遲不閉合。
4.視力減退、視野受損:小兒表現為呆滯、煩躁,常不引起重視。
5.發育異常:多表現為身材較同齡兒童明顯矮小,生殖器官稚嫩。
此外,還可發現局灶性癥狀如四肢無力,走路不穩,眼球不由自主地異常活動,四肢抽搐等。如凡是有頭痛、嘔吐、視力減退或生長發育異常者,伴發性格變化、易激怒、對玩耍無興趣、學習成績下降、嗜睡、四肢抽搐等,均應警惕顱內腫瘤的可能性,此時應請神經科醫生仔細檢查,必要時應做輔助檢查。
五、[最佳治愈:腎母細胞瘤]
晚期治愈率也很高
腎母細胞瘤是小兒最常見的原發于腎臟的惡性腫瘤,多發于5歲以下幼兒,在過去十年中經綜合治療長期生存率明顯提高。家長往往在給小孩更衣、洗澡時無意中發現腹部腫塊或腹部異常隆起。腫瘤較小時不影響患兒營養發育及健康狀態,亦無其它癥狀。巨大腫瘤可越過腹部中線,可伴有呼吸急促、食欲低下、消瘦。10%-15%患兒小便時出現無痛性肉眼血尿,嚴重者尿中有血凝塊。部分患兒可有低熱及腹痛,但多不明顯,高熱罕見。專家建議,發現小兒無明顯原因的體重減輕,腹部異常隆起或觸摸到腫塊,小便有血時應注意檢查腹部有無異常腫塊,并至醫院就診。
腎母細胞瘤是最常見的兒童腹部腫瘤。腫瘤生長快,常見癥狀為快速增大的向一側肋部突出的腹部包塊,有的患兒有血尿、高血壓等癥狀。大部分患兒可首先進行手術治療,病理分型、分期和手術后的化療方案的選擇對治療和預后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使是晚期的單側腎母細胞瘤治愈率也可以達到90%。
熱文推薦《《《
(責任編輯:果果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纖維瘤術后一年復發能否懷孕
2024-10-27化療期間可用哪些藥物?華蟾素片與膠囊
2024-10-27癌癥患者能否服用博爾寧膠囊及有無減毒
2024-10-27巴彥淖爾盟治療宮頸癌哪家醫院靠譜?
2024-10-27朋友患癌醫生開角鯊烯,能有效治癌嗎?
2024-10-27不知注射用藥物有何作用?
2024-10-27復方紅豆杉膠囊能否緩解胸口悶及有無依
2024-10-27肺癌晚期醫院放棄治療,買泰勒寧需啥手
2024-10-27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