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排行榜:肺癌居第一
發病率前五位是肺癌、腸癌、肝癌、胃癌、乳腺癌
惡性腫瘤確實可怕,但老百姓拿它就真的沒有辦法嗎?“惡性腫瘤也是可防可治的,只是現在不少老百姓的觀念存在一些誤區,我們有必要糾正大家的這些誤區!”專家再次發出腫瘤防治的警報。
惡性腫瘤減壽率最高
腫瘤一直是老百姓不太樂意涉及的話題,但隨著環境污染加重、不良生活習慣的養成,腫瘤病人卻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身邊。
從腫瘤報告發病率為276.72/10萬,即平均每天新增腫瘤患者約26名。同時,惡性腫瘤是我市居民減壽率最高的疾病,去年腫瘤減壽率為10.65%,平均減壽6.02歲。
監測結果還顯示,腫瘤報告發病率排名前五位的依次是肺癌、腸癌、肝癌、胃癌、乳腺癌。以性別來分,男性發病前五位為肺癌、肝癌、胃癌、腸癌、食道癌;女性發病前五位為乳腺癌、肺癌、腸癌、肝癌、胃癌。
癌癥高發與環境、飲食有關
“從我們臨床上也能反映,肺癌患者確實是最多的!這可能與環境的污染有關,對于男性而言,和吸煙有非常大關系,女性則可能是被動吸煙,還有平常炒菜吸入的油煙等,經年累月也對人體有害。”專家介紹。
對于其他多見的腸癌、肝癌、胃癌等,總稱為消化系統的癌癥,而這些癌癥的高發,她認為與老百姓的飲食有著非常大的關系。“例如說腸癌吧,它就與高脂肪、高動物蛋白飲食有關;還有大量飲酒,就會對肝造成負擔;此外,嘉興人愛吃腌制類食品,少吃一些可以,然而多吃就會影響胃腸功能……”
“此外,現在缺少體力活動的生活方式也對癌癥的高發有影響。”
不是人人都適宜馬上手術
得了癌癥怎么辦?很多人根深蒂固的思想是馬上手術。針對這樣的誤區,專家提醒大家:“不是人人都適宜馬上手術,往往有一些癌癥只需通過放、化療就可以取得非常不錯的治療效果,避免手術。”
“許多人以為癌癥是局部的問題,認為把這個發病的部分通過手術切除就可以了,其實,癌癥是全身性的疾病,只是許多時候身體其他一些部位有亞臨床癥狀而已。”專家介紹,“我們遇到過兩個同樣患食管癌的患者,一個身體狀況好一點,自己一定要手術,另一個因為有肺氣腫,不適宜馬上手術,結果,后面那個患者,因為放、化療同步的保守治療,反而發揮了‘1+1>2’的作用,現在身體恢復得不錯,生活質量也非常高。”
“當然,不同的癌癥患者需要不同的治療方案,例如腦部、直腸部癌癥的病人可以精確伽馬刀放療,也可以超分割(常規放療是一天照一次,超分割是一天照兩次,但每次劑量減少)治療,總的來說,每個患者應有自己適合的治療方法。”
良好的生活習慣非常重要
得了病再治病,當然已經晚了。對于癌癥,專家表示:“20%是遺傳,但還有80%完全可以通過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來預防。”
“管住自己的嘴巴是最重要的,例如吸煙真的是百害無一利,研究就表明肺癌病人中90%至95%與吸煙有關;各類消化系統的癌癥也有45%至60%與吸煙有關。現在不少人飲食是低膳食纖維的,這肯定也不行,每個人每天起碼要攝取纖維、蔬菜、水果400克至800克;還有就是控制體重、加強體育鍛煉……”
“癌癥有三級預防體系,一級是未發病前的預防,二級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三級是積極治療、規范治療。做到了三級預防,有一些早期的癌癥,如宮頸癌、胃癌、喉癌、鼻咽癌、乳腺癌和直腸癌等,治愈率可以有95%以上。”
所以說預防癌癥需要未雨綢繆,每年定期到醫院進行健康體檢癌篩查。篩查癌癥的手段在現代醫療有很多。不過這么狡猾的“老狐貍”癌癥,它隱藏的很深,一般檢查手段沒有查出它的蹤跡。
目前國內發達城市醫院篩查癌癥最敏感的、最先進、國外領先的權威檢查——PET/CT檢查是可發現全身早期較小癌癥的高科技醫療檢查技術,臨床顯示PET/CT檢查尤其能提高肺癌的早期發現率!癌癥很可怕讓人談癌變聲,談癌變色。知己知彼,詳查癌情,才能讓癌癥灰飛煙滅。
更多癌癥文章推薦》》》
(責任編輯:果果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纖維瘤術后一年復發能否懷孕
2024-10-27化療期間可用哪些藥物?華蟾素片與膠囊
2024-10-27癌癥患者能否服用博爾寧膠囊及有無減毒
2024-10-27巴彥淖爾盟治療宮頸癌哪家醫院靠譜?
2024-10-27朋友患癌醫生開角鯊烯,能有效治癌嗎?
2024-10-27不知注射用藥物有何作用?
2024-10-27復方紅豆杉膠囊能否緩解胸口悶及有無依
2024-10-27肺癌晚期醫院放棄治療,買泰勒寧需啥手
2024-10-27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