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帶血須警惕結腸癌
結腸癌的早期癥狀其實并不明顯,即使是中晚期,有的患者也沒有特異性腫瘤,不少病人甚至是在肝轉移后被追回來檢查才發現腫瘤。這是結腸癌容易被忽視的重要原因。而且,廣東人常把肚子不舒服當成“食滯”或濕氣重的表現,再加上腸鏡檢查普及率較低,各大醫院目前也不能完全開展無痛性的腸鏡檢查,更易讓結腸癌的早期癥狀被人忽視。
實際上,一旦出現大便異常,就敲響了結腸癌的警鐘。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大外科主任兼胃腸外科主任何裕隆教授指出,大便異常包括了以下三點:大便習慣改變,譬如每天早上準時大便,突然改了時間;大便次數改變,一天一次變成一天幾次或出現便秘、腹瀉交替;大便性狀改變,出現粘液便、血便或大便變得細條。“任何一項改變都可能是結腸癌早期癥狀。到了結腸癌晚期,根據腫瘤長的位置不同,表現往往有一定差異。”由于右半結腸直徑粗而左半結腸直徑細,食物殘渣進入右結腸是呈糊狀沒有成形,而在左結腸則是成形的糞便。同時,腫瘤長在右半結腸是腫塊狀,長在左半結腸則是狹窄型的腫瘤。根據這些特點,左結腸癌晚期是以腸梗阻為表現,多數是不完全梗阻,患者會出現大便次數增多,同時可伴有暗紅色便血和腹痛腹脹;右結腸癌晚期則表現為貧血、消瘦,以黑便為主可伴有腹部包塊。
結腸癌的早期癥狀預防
有家族病史及40歲以上人群
何裕隆說,高危人群首先要考家族性傾向。如果家族中有一人患過結腸癌,該患者直屬家系都屬于結腸癌的高發群體。即使患的不是結腸癌而是直腸癌,這樣的影響同樣存在。沒有結腸癌家族病史的人,從40歲開始也要高度關注這類疾病,因為隨著年齡增加,腸癌的發病率將越來越高。飲食結構不合理與腸癌的發生也有一定的關系。精細飲食的人吃得少而精,特別是高脂高蛋白飲食,可刺激膽汁分泌,代謝后的次級膽酸是較強的致癌物。尤其對有便秘習慣的人群,有毒物質儲積在腸道的時間越久,對腸粘膜的刺激和破壞越大,致癌的可能性越高。此外,摘除膽囊后的人群膽汁直接進入大腸,這類病人發生大腸癌的幾率也比普通人高。
發現和預防:
定期腸鏡檢查
從正常腸粘膜發展到腺瘤性息肉(特別是絨毛狀腺瘤,癌變幾率達到25%-85%)再到腫瘤,一般需要5-10年的漫長歷程。其間,在沒有癥狀的前提下,40歲開始做腸鏡檢查,能起到早發現腸癌的作用。在普查中如發現長了息肉,切除后要定期復查。總的來說,但凡大便出現以上所說的任一種改變,或是不明原因的消瘦、貧血,或摸到腹部有腫塊,都要第一時間到正規醫院的消化內科或胃腸外科就診,篩查是否存在腫瘤。
更多癌癥文章推薦》》》
(責任編輯:果果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纖維瘤術后一年復發能否懷孕
2024-10-27化療期間可用哪些藥物?華蟾素片與膠囊
2024-10-27癌癥患者能否服用博爾寧膠囊及有無減毒
2024-10-27巴彥淖爾盟治療宮頸癌哪家醫院靠譜?
2024-10-27朋友患癌醫生開角鯊烯,能有效治癌嗎?
2024-10-27不知注射用藥物有何作用?
2024-10-27復方紅豆杉膠囊能否緩解胸口悶及有無依
2024-10-27肺癌晚期醫院放棄治療,買泰勒寧需啥手
2024-10-27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